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原因:
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并且这种融合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中间连接角色,能够促进生产专业化、扩大资本和带动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
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篇文章主要研究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效率变化,以及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实证进行分析探讨。首先,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含义进行基本总结概括,其次展现生产性服务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功能变化。最后,基于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探究近年来效率变化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实证进行分析。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情况:
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我国学者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提供而非直接向消费性服务的个体使用者提供的服务,它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但又是任何工业生产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活动。
发展现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各个门类都较为薄弱,由此决定了我国服务业整体竞争力的低下和结构的非优化,形成了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的非良性循环,与西方发达国家具有相当大的差距。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查阅相关资料、阅读相关文献
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谭朵朵,贺铿. 湖南省服务业区域效率的比较分析[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02:116-120.
[2]吴晓云. 我国各省区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测度--基于dea模型的实证分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06:72-7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