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自秦汉以来,中日就相互之间就有了各种往来。
明代的中日交流主要是在经济贸易方面,且主要体现在官方的朝贡贸易,并主要以日本向明朝称臣纳贡的勘合贸易形式进行。
这种朝贡贸易虽然促进了中日双方文化交流,但日本获益更大,明廷虽然通过这种贸易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东南沿海的侵乱威胁,满足了#8220;天朝上国#8221;的虚荣心理,但不计经济效益的赏赐却加重了国力负担,激发了国内矛盾。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明末清初是中日关系由古代走向近代的转型期,这之前,中日关系的主流是友好,这之后至 1972 年 9 月中日复交,期间经历了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侵华,中日关系处于紧张时期。
而在十七、十八世纪期间中日两国没有建立起官方外交关系,两国之间关系有过紧张时期,但最终走上了平稳。
以史为鉴,研究十七、十八世纪中日双方对外政策,探讨中日官方关系的演变,分析日本长期处于明清封建王朝建立的朝贡体系边缘的原因,对于深入探究近代中日关系的渊源,促进中日两国的和平友好交往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朝贡贸易是存在于古代中国-东亚和东南亚的一种地区合作制度,贸易成为相互联系的手段,目的是维系地区关系的和谐与秩序。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外化,是中国古代外交思想的体现。
它在有效运作的同时,也存在着因为制度缺陷而引发的矛盾和冲突。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朝贡贸易体制研究 2、明朝中日贸易关系定性划分 3、原因分析 4、历史影响及借鉴意义
5. 参考文献
1、汪向荣,汪皓.中世纪的中日关系[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2、元史:卷26[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谷应泰.故元遗兵[M]明史纪事本末:卷10.北京:中华书局,1977 4、[明]余继登.典故纪闻[M]元朝史料笔记丛刊:卷5.北京:中华书局,1981 5、[日]木宫太彦.日中文化交流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6、[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119[M].四部丛刊本 7、朱亚非.明代中外关系史研究[M].济南:济南出版社,1933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