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在改革开放30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以不变价格计算,1978一2006年中国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6.19%,到2006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10956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2007年,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达到13000亿美元。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首先,在研究大背景下,提出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即本文的出发点,然后简单概述现有研究状况,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结构安排。
其次是整个研究的理论基础,先对流通主导产业论进行概述,然后从制造业升级路径及其中的价值链模块化角度分析流通产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
第三是对流通产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通过收集流通产业发展、制造业升级的指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行流通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证分析。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流通产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关系的相关研究是在提升流通产业地位和制造业亟待升级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中代表性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61656; 对于制造业升级的内涵上:2006年孙文远指出从全球产品内分工价值链来看,产业升级和创新就直接表现为企业在一个全球价值链中顺着价值阶梯逐步提升的过程。
#61656; 从制造业升级路径选择上来看:国内关于制造业升级路径的研究成果中,主要的观点可归纳为四类技术进步拉动、市场化拉动、信息化拉动、品牌化拉动。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流通产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关系的相关研究是在提升流通产业地位和制造业亟待升级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中代表性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61656; 对于制造业升级的内涵上:2006年孙文远指出从全球产品内分工价值链来看,产业升级和创新就直接表现为企业在一个全球价值链中顺着价值阶梯逐步提升的过程。
#61656; 从制造业升级路径选择上来看:国内关于制造业升级路径的研究成果中,主要的观点可归纳为四类技术进步拉动、市场化拉动、信息化拉动、品牌化拉动。
5. 参考文献
[1]曾繁华,何启祥,冯儒等.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机理及演化路径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24):45-49,50. [2]胡迟.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J].经济纵横,2013,(1):86-89. [3]李蕊.流通业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力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1):8-13. [4]詹浩勇.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基于集群供应链网络竞合的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14,(9):56-62. [5]杨朋珏,胡昊,朱洁等.上海市流通业发展能力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法[J].华东经济管理,2014,(7):7-10. [6]詹浩勇,冯金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理与实证检验[J].商业研究,2014,(4):49-56. [7]宋则,李蕊.外资在流通业超速扩张值得高度警觉[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3):3-8. [8]苏日娜.我国流通业的影响力演变历程及发展途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6,(12):5-7. [9]詹鹏.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影响力的动态变迁:库茨涅兹理论的检验[J].物流技术,2016,35(3):127-131. [10]詹浩勇,冯金丽.西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4):102-109. [11]谢林.浙江流通效率与制造业发展关系研究--基于流通的视角[D].浙江工商大学,2011. [12]秦可德,秦月,徐长乐等.制造业深度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以浙江嘉兴市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22):43-47. [13]胡迟.制造业转型升级最新成效的分析与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5,(20):3-34. [14]马强文,任保平.中国商贸流通业增长能力的综合测度:1978-2008[J].财贸研究,2011,22(2):33-41. [15]宋则,常东亮,丁宁.流通业影响力与制造业结构调整.[J].中国工业经济,2010 (8):5-10. [16]孙金秀,孙敬水.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机理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0-29. [17]商艳.流通产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机理、现状与对策.[D].浙江:浙江工商大学.2008.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