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台风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其带来的强降水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准确预报台风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防灾减灾、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选择1822号台风“山竹”作为研究对象,该台风于2018年9月16日在广东台山登陆,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登陆广东的最强台风之一。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台风降水一直是气象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国内外学者在台风降水结构特征、形成机制、数值模拟和预报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台风降水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采用多源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1822号台风“山竹”的降水分布特征和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台风“山竹”降水分布特征分析:利用地面雨量站、雷达、卫星等多源观测资料,分析“山竹”登陆期间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包括降水强度、范围、移动路径、降水中心等,揭示其降水过程的演变规律和区域差异。
2.“山竹”降水成因分析:分析“山竹”登陆期间的天气形势演变特征,揭示影响其降水的天气尺度环流背景,例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亚高压、季风环流等系统的影响。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1.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1822号台风“山竹”期间的多源观测资料,包括地面自动站降水数据、雷达回波数据、卫星云图数据、再分析资料等。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处理,包括缺测值填补、格式转换、空间插值等,以满足研究需求。
2.台风“山竹”降水特征分析:利用处理后的观测资料,分析“山竹”登陆期间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包括降水强度、范围、移动路径、降水中心等。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精细化分析“山竹”降水分布特征:综合利用地面自动站、雷达、卫星等多源观测资料,精细化分析“山竹”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台风结构演变特征,深入探讨不同区域降水的差异性及其原因。
2.结合多尺度环流背景分析降水成因:不仅分析台风内部动力结构对降水的影响,还将结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风环流等天气尺度环流背景,综合分析“山竹”降水形成的物理机制。
3.利用数值模拟揭示关键物理过程:通过设计敏感性试验,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分析不同物理过程对“山竹”降水的影响,例如云微物理过程、边界层过程等,揭示影响“山竹”降水预报的关键物理过程。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端义宏, 郭品文, 蒙伟光, 等. 2018年台风“山竹”风雨特征及影响评估[j]. 热带气象学报, 2019, 35(5): 609-622.
[2]李英, 许映龙, 陈德辉, 等. 1822号台风“山竹”强度变化特征及机制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20, 36(2): 161-172.
[3]陈子通, 薛峰, 吴迪, 等. 2018年台风“山竹”近海快速增强机制分析[j]. 气象学报, 2020, 78(6): 998-1015.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