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步行速度是行人交通领域的关键指标之一,它不仅影响着交通效率和安全,也反映着行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行为决策。
在现实生活中,行人所处的环境往往是非均质的,例如人流密度、道路设施、天气状况等因素都会对步行速度产生影响。
传统的步行速度模型大多基于理想化的均匀环境假设,难以准确描述和预测复杂多变的非均质环境下的步行行为。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步行速度是交通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步行速度研究方面起步相对较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步行速度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一些学者利用现场观测、视频分析等方法,对不同类型道路、不同人群的步行速度进行了实地测量和统计分析。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非均质环境与步行速度关系研究:-分析非均质环境的定义、特征以及对步行速度的影响机制。
-识别影响步行速度的关键环境因素,例如人流密度、道路设施、天气状况等,并探讨它们对步行速度的单独影响和交互影响。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定量研究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研究方法,并将结合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模型构建、数值仿真等多种研究手段,具体步骤如下:
1.文献研究阶段:-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步行速度、非均质环境、步行行为模型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成果和发展趋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2.实地调研阶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区域进行实地调研,收集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人步行速度数据,并记录相关环境因素信息,例如人流密度、道路宽度、坡度、路面状况、天气状况等。
-采用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对采集到的视频数据进行分析,提取行人步行速度、人流密度等信息。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更全面的非均质环境影响因素体系:-不同于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单一环境因素对步行速度的影响,本研究将综合考虑人流密度、道路设施、天气状况等多种因素对步行速度的交互影响,构建更全面的非均质环境影响因素体系,以期更准确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复杂步行环境。
2.提出基于xxx模型的非均质环境步行速度计算模型:-针对现有步行速度模型难以准确描述非均质环境下步行行为的局限性,本研究将探索采用xxx模型来构建非均质环境步行速度计算模型,该模型具有xxx优势,能够更好地捕捉不同环境因素对步行速度的非线性影响,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和适用范围。
3.将模型应用于xxx实际案例研究:-为检验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将构建的模型应用于xxx实际案例研究,例如,可以结合城市交通仿真系统,分析不同交通管理措施对非均质环境下步行速度的影响,为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张俊, 徐建闽, 郭强, 等. 面向人群疏散的紧急状态下步行速度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0, 30(2): 15-23.
2. 黄天立, 李志勇, 宁沛, 等.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非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行为研究[j]. 中国公路学报, 2022, 35(6): 190-202.
3. 魏朝阳, 孙剑, 史忠科.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城市非均质交通流预测方法[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21, 21(3): 136-144.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