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已开展了两轮承包。大多数地区的第二轮承包将从2023年起陆续到期,农业发展陷入再徘徊。近些年来,农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对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到期后,土地是否会调整或者被收回的问题十分关心,担心承包地到期后,土地调整会影响土地的继续使用和租用。针对以上问题,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三轮加在一起,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将保持稳定长达75年,体现了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为农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吃了一颗“定心丸”[1,2]。
已有研究主要从实证和理论方面探讨了二轮延包的问题与对策,为三轮延包政策的探析提供了角度与思路。但此次延包政策实际效果到底如何?能否促进农地流转?能否刺激农地投资?与此同时,许多农村地区在二轮土地承包后,就再未对农地进行重新分配,人地关系基本固化,而农村新增成员错过了二轮土地重新分配,成了“无地农民”[3,4]。无地农民的土地问题又将如何解决?本研究将基于调研数据,试图对以上问题做出回答。
一、我国土地承包制度的演进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通过对苏南-苏中-苏北农户的调研,探讨江苏省农户对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的反响,为延包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实证支持和政策建议。反响将从三方面进行度量:农户对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的认可度及原因、农户对本轮承包期结束后不调整土地的认可度及其影响因素、延包政策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
二、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1)文献归纳法
通过文献检索,了解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重点关注土地流转与土地确权,结合近几年的土地问题和土地政策,深入理解延包政策制定的初衷。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分析问卷。
4. 研究创新点
(1)研究主题上的创新
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的出台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户是此政策的直接相关者,在农户层面研究政策反响是必要的。目前各核心期刊及网站还未见关于此政策实证研究,故本研究是应有而未有的,具有现实意义。
(2)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20.03.15——2020.04.01 最新文献资料的收集、整合
2020.04.02——2020.04.15 已有调查数据的核对、整理。学习heckman-probit 两阶段模型
2020.04.16——2020.05.01 按照研究内容完成数据分析,解答拟解决的问题,探索新思路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江苏省粮食安全形势分析及预测开题报告
- 干旱区绿洲扩张与气候变化对碳平衡的影响-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开题报告
- 居民住房房产税免税扣除的社会福利效应分析与模式选择开题报告
- 土地违法的影响因素与治理路径研究开题报告
- 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基于CFPS2018数据的经验分析开题报告
- 特色民宅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意愿研究——基于江苏省的调研开题报告
- 弹性用地理念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规划研究开题报告
- 经营规模、家庭借贷与农地利用收入——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开题报告
- 农户农地利用的化肥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开题报告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平原地区农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河北省临漳县为例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