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耕地资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农业利用与建设利用之间进行转换,这个因相互竞争而发生的土地配置过程即为耕地非农化。除了作为地域空间结构变化结果,耕地非农化的空间延展变化也体现了人地关系之间相互影响、协调的过程。由于社会经济条件、自然环境以及政策的差异,耕地非农化在空间上的演变路径和方向与城镇化的空间演变结果不尽相同。目前我国处于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时期,由耕地非农化发展导致的城市空间扩展时空机理更为错综复杂。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三大城市地区之一,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发展迅速;2015年国家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更是将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协调发展当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当前京津冀地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面临城市内部各功能性用地供给结构不协调、城市用地与农业用地、生态用地价值取向不协调、不同尺度城市土地供给总量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课题构建耕地非农化压力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评价体系,探究京津冀地区耕地非农化空间拓展形成机理、耕地非农化空间演变规律以及城镇化协调发展路径。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以2008-2017年为研究时段,京津冀地区各直辖市、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期内各市建成区面积、农用地面积,建立耕地非农化压力、新型城镇化水平测算指标体系,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耕地非农化压力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度,并分析其时序变化和空间演变差异化特征,探究京津冀地区耕地非农化空间拓展形成机理、耕地非农化空间演变规律以及城镇化协调发展路径。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文献收集与分析法
通过大量查阅图书、数字文库资源收集国内外耕地非农化及城镇化发展相关文献资料和数据资源,了解最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整理、归纳数据资料。
4. 研究创新点
创新点
(1)研究区域独特性.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的核心城市区,其耕地非农化压力与新型城镇化时空祸合评价研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背景下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区域更具现实意义。
(2)研究内容创新性。当前研究多集中于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关系,针对耕地非农化压力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协调性研究较少,且在耕地非农化研究中多集中于探寻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问题,针对区域间建设用地指标的合理配置研究较少,本文基于耕地非农化压力与新型城镇化协调性研究,丰富了现有研究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20年1-3月 与指导老师沟通交流,确定正确的研究思路,明确自身的各种缺陷和不足,通过查阅文献和期刊,系统的学习该部分内容。
2020年3-4月 总结整理处相关数据并绘制图表,并利用数据进行相关方法分析
2020年4月-5月 对两者关系给出一个系统的结论并于老师沟通,同时准备结题工作,根据研究结果撰写论文。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江苏省粮食安全形势分析及预测开题报告
- 干旱区绿洲扩张与气候变化对碳平衡的影响-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开题报告
- 居民住房房产税免税扣除的社会福利效应分析与模式选择开题报告
- 土地违法的影响因素与治理路径研究开题报告
- 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基于CFPS2018数据的经验分析开题报告
- 特色民宅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意愿研究——基于江苏省的调研开题报告
- 弹性用地理念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规划研究开题报告
- 经营规模、家庭借贷与农地利用收入——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开题报告
- 农户农地利用的化肥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开题报告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平原地区农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河北省临漳县为例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