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里,伴随着我国跃迁式的城市化进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省会、直辖市)的城市面积快速扩张,原本存在于城市边缘的村落被城市包围,成为了都市里的村庄。在这场城市吞并村庄的运动中,进入城市的村庄往往在土地利用形式和基础建设方面落后于周边的城市,由此产生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独有的现象城中村。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主要部分的建设完成,城中村逐渐成为城市改造的重点。城中村改造涉及范围广,情况复杂,其中城中村房屋拆迁补偿问题是城市改造和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拆迁改造的过程中,部分地区政府缺乏合理规划,倾向于简单粗暴的拆迁方式,因此造成的暴力拆迁事件屡见不鲜,其后续引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更是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1]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
本文旨在从现有的相关研究出发,明晰城中村的相关概念,同时结合城中村拆迁的实际情况,针对现有拆迁补偿标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不足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进一步优化城中村拆迁补偿标准奠定理论基础,促进土地的高效流转利用。
二、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文献综述法研究总结相关理论,采取问卷调查法收集相关数据。除此之外,还采用了: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以理论作为研究现实问题的基础,通过分析现实问题来丰富和充实理论。了解与此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政策措施,结合城中村拆迁的实际案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具有普遍实用性的标准,为进一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较分析法:对搜集的关于城中村拆迁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对比较,总结出最普遍适用、绩效最佳的补偿标准。
4. 研究创新点
国内有关城中村的相关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针对的对象大多是相关法律法规,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法规体系来规范拆迁过程。然而,城中村拆迁的的主体是土地,补偿的主体是村民,整个拆迁过程实际上是政府和村民双方博弈的过程,单纯的理论研究并不能很好的指导拆迁过程。本文基于村民感知的视角,将村民意愿纳入研究对象,从具体案例出发,试图归纳总结一套具有普适性的结论,对拆迁补偿的标准进行规范。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6.05.15-2016.05.30 确定文献综述选题,查阅相关文献
2016.06.02-2016.06.16 撰写文献综述
2017.02.20-2017.03.06 撰写开题报告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江苏省粮食安全形势分析及预测开题报告
- 干旱区绿洲扩张与气候变化对碳平衡的影响-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开题报告
- 居民住房房产税免税扣除的社会福利效应分析与模式选择开题报告
- 土地违法的影响因素与治理路径研究开题报告
- 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基于CFPS2018数据的经验分析开题报告
- 特色民宅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意愿研究——基于江苏省的调研开题报告
- 弹性用地理念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规划研究开题报告
- 经营规模、家庭借贷与农地利用收入——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开题报告
- 农户农地利用的化肥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开题报告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平原地区农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河北省临漳县为例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