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选题背景:基于对癌症方面药物的空缺及于紫杉醇的发现与研发。
紫杉醇是一种从红豆杉树叶和树枝中提取、分离后得到的具有紫杉烯环的二萜类化合物,作为抗微管剂的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广泛应用于乳腺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及胃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以此为核心展开探讨并考虑未来前景发展。
选题意义:相较于过去在治疗相对应癌症时所用药物排异性强,需要提前进行皮试反应有过敏反应,且用药之后反应剧烈,呕吐感强,副作用多等问题紫杉醇则(1)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剂量爬坡至435mg/m,mtd(最高耐受剂量)确定为390mg/m,为紫杉烷类药物最高;(2)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结果安全性良好。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紫杉醇胶束申请的适应症为非小细胞肺癌,属于化疗药物。
目前抗肿瘤药物及技术发展和创新非常迅速,以肺痛为例,治疗方法已由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发展到靶向疗法、免疫疗法、基因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并存的阶段,同时各种治疗方法也相互融合,出现靶向 化疗、免疫 化疗等新的治疗探索,各种新的药物也不断研发。
如果出现在疗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有重大突破的新疗法和新药,将对现有上市药品和在研药品造成冲击。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971 年,wanj及 其同事从欧洲短叶红豆杉中分离得到一种具有细胞毒性的新化合物,命名为紫杉醇(paclltaxel,现已商品化,其注册名为taxol),药理实验证明,它具广谱抗癌作用,但由于其天然含量极低,故而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1977年,horwitz博士发现其抗癌机理在于能够与微管蛋白结合,促进微管蛋白聚合装配成微管二聚体, 从而抑制细胞中微管的正常生理解聚,使细胞有丝分裂停止在g2期及m期,阻止了癌细胞的快速繁殖,这机理与上述纺锤体毒性的抗癌药物(如长春新碱与秋水仙碱)的作用机制怡好相反,从而引起随后20多年关于该属植物的广泛研究。
紫杉醇是二萜类化合物,为白色结晶性粉末,相对分子质量为853.9,熔点为213~216℃,无臭无味,具有高度亲脂性,在甲醇,乙醇,氯仿中溶解,在乙醚中微溶,在水中几乎不溶。
紫杉醇特异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2期和m期,使微管在有丝分裂时不能形成纺锤体和纺锤体丝,阻止肿瘤细胞的分裂和繁殖。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