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由于英国公投决定“脱欧”和特朗普胜选成为美国总统两大事件,2016年被认为是西方民粹主义兴起的政治元年;同时,西方国家民粹党派的相继崛起,如:法国国民联盟、德国选择党、奥地利自由党、瑞士人民党、丹麦人民党、荷兰自由党、西班牙“我们能”党等,其政治影响力都有着较为明显的提升,对世界政治格局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
随着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社交网络媒体兴起,一方面呈现出“去中心化”、大众化的新媒体特征,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和权威性被消解;另一方面,社交媒体平台所依赖的算法推荐,很容易将人们困在自我的信息茧房中。在“后真相”时代,“民粹主义”借由社交媒体向受众传递对其有利的信息,通过情绪的鼓动,在互联网上掀起“民粹”的热潮。
然而, 网络民粹主义并不满足于制造‘网络集聚事件’,通过点击率、跟帖或发言来使民粹倾向的观点蔓延,在一定条件下,推动现实游行、示威等活动,以求自我诉求得以实现。如此来看,网络民粹主义不仅仅是一个网络现象,还能够形成具有影响性的社会活动,这不得不让我们从新的视角、新的高度来思考网络民粹主义在新媒体时代的走向。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法国“黄马甲”运动中民粹主义的媒体传播和社会意义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18年11月,由于政府加征燃油税,法国巴黎爆发“黄马甲”运动,与传统示威活动不同的是,“黄马甲”运动通过网络动员来召集人员,背后并没有特定的操控者或利益既得者,是法国民众由社交媒体串联在一起,参与者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由于利益“代言人”的缺失,此次运动成为“民众直接行动”的真实写照,[1]具有明显的网络民粹主义特点。
西方媒体对“黄马甲”运动的报道中,在解释运动发生与发酵的原因时,使用中性词汇渲染运动参与者们拮据、困顿的生活现状,对于参与者们的态度也使用中性词汇,表达他们诉求的正义性、民主性;对马克龙及政府则以贬义和讽刺为主,呈现出批判的态度。[2]虽然没有对活动进行直接的评判,但是媒体们在情感表达上有明显的倾向性,其对“黄马甲”运动的进程有着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后真相”时代世界各地社会骚乱的媒体传播梳理,发现媒体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以其对受众的引导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民粹化倾向,从而推动网络民粹主义在现实中的发展。在中国知网中搜索以“黄马甲媒体传播”为主题的篇目,搜索结果为“0”。由此可见,很少有文章对“黄马甲”运动中的媒体传播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一场民粹主义运动,期间媒体传播的方式、倾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
1.个案研究法:以“黄马甲”运动为例,分析其运动期间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传播的行为以及官方媒体的报道倾向。
2. 调查法、观察法:对“黄马甲”运动中“民众”和官方媒体两者的社交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观察、分析。
5. 参考文献
[1]秦艺丹.民粹主义浪潮与法国“黄马甲”运动[J].唯实.2019:89-92
[2]何欣璐. “黄马甲运动”系列新闻中的形容词研究——以《纽约时报》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9,5:23-27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