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造假研究-以华业资本为例开题报告

 2023-02-24 11:11: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财务造假一直是资本市场的一个主要问题却屡禁不止,无论是国外曾轰动一时的“安然事件”,还是我国康美药业连续三年虚增巨额收入和瑞幸咖啡应收账款财务造假事件,都对资本市场的稳定造成了巨大威胁。上市公司进行应收账款财务造假,在损害上市公司自身的长远发展和投资者利益的同时也会严重破坏资本市场环境。华业资本由于欺诈发行和上市后持续的应收账款财务造假,遭到强制退市,事情败露后证监会展开严密调查,公司被强制退市,直接负责人也因此受到刑事处罚。然而此次事件只是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财务造假的一个缩影,上市公司出现造假问题不仅仅是因为公司内部管理不当,也同时反映出市场法律法规的不足及相关机构的职责缺失。本文旨在通过对该案例的剖析,为促进上市公司合法规范运行,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根据现有的国内外文献,将进行实证分析,以分析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造假研究-以华业资本为例为选题进行研究,分析应收账款财务造假的诱发因素,结合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在一些现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总结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财务造假的防治对策。具体研究如下:1、华业资本公司概况2、上市后应收账款财务造假的事实及诱发因素3、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财务造假的防治对策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综述国外对于财务舞弊造假的研究开始时间相对较早。国外早期将企业应收账款财务造假的特征研究称为“企业舞弊红旗”研究,通过对舞弊企业进行归类分析,得出财务报告舞弊企业在某些方面存在共性特征,将这些共性特征定义为会计舞弊“红旗”。beasley(1996)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分析发现独立董事比重、董事会审计人员比例、会议次数可以纳入上市公司预警信号中来。abbott parker 与 peters(2002)运用案例剖析,通过正反例子对比说明治理层结构设置对预防应收账款财务造假的重要性,再一次强调了建立审计委员会的必要性,在研究中也指出内部机构审计专业性较弱也容易滋生应收账款财务造假,应合理安排董事会人员,增加财务或审计相关专业人才,面对公司重大财务决策可以着重听取其建议。(二)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的研究大多是从二十一世纪开始的。然而尹平(1999)于1999年就提出了相比于“会计信息失真”,采用财务造假的概念能够更加明晰地揭示了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实和经济领域违法乱纪活动的实质更加适合于我们对打假治乱的工作目标和基本任务做出准确的定位。

王小涵,王育红(2021)二位学者通过1999—2018年出现应收账款财务造假与违规的1507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发现近二十年来企业应收账款财务造假与违规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应收账款财务造假与违规方式越来越隐蔽,主要以推迟披露、重大遗漏、虚假记载为主,违规主体以企业高管、股东和直接关联方为主,监管制度不健全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对此杨有红(2021)则认为在市值管理方面,上市公司应该设置市值警戒线,在做好信息披露的基础上与公众股东、机构投资者、潜在投资者及时有效地进行信息沟通,以最大限度消除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股票折价,必要时可以采用股票回购的方式向市场传递公司真实价值的信息。

而余晓凤(2021)则借助gone 理论深入挖掘案例企业虚构经济业务应收账款财务造假动因得出企业应收账款财务造假概率因股权过于集中而有所增加的结论。对于这一问题,胡明霞(2021)基于财会监督视角提出建议改革独立董事提名制度,使中小股东能够参与独立董事的提名,并且进一步明细独立董事职责。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2月25日 至 2022年1月15日 确定论文总体研究方案。

2022年1月16日 至 2022年1月30日 确定研究样本的选择范围

2022年2月1日 至 2022年3月17日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Hilal Waleed,Gadsden S. Andrew,Yawney John. Financial Fraud: A Review of Anomaly Detection Techniques and Recent Advances[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22,193.[2]Liu Xinchun,Chen Miaochao. Empirical Analysis of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 of Listed Companies Based on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Random Forest Algorithm[J]. Journal of Mathematics,2021,2021.[3]余晓凤.上市公司虚构经济业务型财务造假探析——基于GONE理论[J].财会通讯,2021(20):125-129.DOI:10.16144/j.cnki.issn1002-8072.2021.20.026.[4]胡明霞.基于财会监督视角防治财务舞弊——以瑞幸咖啡为例[J].财务与会计,2021(18):44-47.[5]杨有红.守住退市底线 谋求高质高效发展[J].财务与会计,2021(10):15-18.[6]王小涵,王育红.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与违规手段研究[J].财会通讯,2021(06):126-129.DOI:10.16144/j.cnki.issn1002-8072.2021.06.022.[7]郑登津,闫晓茗.事前风险、审计师行为与财务舞弊[J].审计研究,2017(04):89-96.[8]陈国辉,胡欣,刘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质量与知情交易[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30(05):55-65.[9]钱苹,罗玫.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预测模型[J].会计研究,2015(07):18-25 96.[10]王彦明,吕楠楠.我国上市公司外部监督论略——以“看门人”机制为分析进路[J].社会科学战线,2013(12):165-171.[11]付强,刘秀兰.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其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04):122-126.[12]李丽青,师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博弈模型及实证分析[J].求索,2004(08):13-15.DOI:10.16059/j.cnki.cn43-1008/c.2004.08.004.[13]魏子鹏.从上市公司的角度看财务造假的原因与防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0(05):134-135.[14]殷勤凡.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制度因素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3(03):46-48.DOI:10.19559/j.cnki.12-1387.2003.03.012.[15]尹平.论财务造假主体与环境[J].审计研究,1999(05):15-2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