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美国安然、我国银广厦等一系列财务舞弊行为给我们的投资者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也给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全面深入的研究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力求能够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防范与约束。
近年来,机构投资者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规模的不断壮大,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的一支强有力的投资力量,它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大,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政策的现状以及存在的普遍问题,再通过关键分析影响上市盈余管理政策的各项因素,最后提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意见措施。
研究内容:
一、关于盈余管理政策的理论:盈余管理的含义、盈余管理的主要类型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会计学者关于盈余管理形成了不同的的概念。孙铮、王跃堂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利用会计管制的弹性操纵会计数据的合法行为。刘峰认为,盈余管理是在符合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的大前提下,对现行制度所存在的漏洞最大限度地利用。秦荣生认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有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选择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是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行为。魏明海认为,盈余管理必然会同时涉及经济收益和会计数据的信号作用问题,从#8220;信息观#8221;的角度看待盈余管理更有意义。
国外研究者都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以William R Scott为代表。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由于经营者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营者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中选择时,会选择那些使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第二种观点是Katherine Shipper在信息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8220;披露管理#8221;的概念,即企业管理层(包括董事会、经理、部门负责人)为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在对外进行披露时,有目的地对财务报告进行控制的过程。第三种观点由Paul#183;M#183;Healy和James#183;M#183;Wahlen共同提出来的,他们指出,从与会计准则制定者相关的目的研究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0月-2022年11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2015年12月,完成开题报告并交指导老师审定后返还。
(3)2022年12月,完成写作提纲并交指导老师审定后返还。
5. 参考文献
[1]朱宇.透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j].财会经纬.2008,(05):65-77.
[2]龚超.国内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6)
[3]张祥建,郭岚.国外盈余管理测度模型前沿研究综述[j].软科学,2007 (3)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