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当前中国的很多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果不改变依靠牺牲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的利益以及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经济高速增长的行为方式,我国的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将会受到影响。虽然目前状况不佳,但仍有一部分企业在坚守良心和道德的底线,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但他们的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会导致很多企业不能长久运存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时还会阻碍经济发展进一步拉大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所以,企业必须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对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其长久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国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方式以保持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随着国际上SA8000的推行,企业必须重视及承担社会责任才能进入国际市场,这样才能获得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分析央企的社会责任情况得出近几年央企社会责任成本的变化。本文以我国中央企业为研究对象,以抽样方式选取几家有代表性的中央企业作为样本,在社会责任理论的基础上再选取一定的财务指标来探讨社会责任成本的变化,同时分析近几年企业的收益变化趋势,两者对比分析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怎样解决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首先是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动机问题的研究。1990年edmondson和carroll一慈善活动为具体研究背景,探讨了企业的慈善责任动机。2000年norcia和tigner则从一般意义上讨论企业责任的动机。其次,与企业社会责任动机比较接近的另一个变量是企业社会责任态度。rashid和ibrahim与2002年对企业管理人员的社会责任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除了上述个体主观因素外,还有人研究了个体层面 的其他因素。例如1995年thomas和simerly发现企业高管人员的职业背景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具有显著影响。此外,browne在2003年在其博士伦文中运用多元素线性回归检验了高管人员入口统计变量、ceo薪酬、ceo权利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影响。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学术界对着方面的定义还没有形成体系,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林军(2004)根据社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市场行为,责任行为和自愿行为三个基本要素,企业社会责任是在遵循企业社会契约的条件下履行的,是企业和社会之间不断变化的社会契约关系;周祖城(2005)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必须从社会而不是单个企业的角度来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经济,法律以外的责任不是公益责任,而是道德责任,道德责任是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关键。另外还有卢代富(2001),林毅夫(2006)等。
从现有的实践来看,政府并不重视csr推行工作的整体统筹和战略规划,对企业社会责任加以推进的多为相关职能部门的单项政策。目前政府推进社会责任的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管能力也需要提高。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2015年12月,完成开题报告并交由指导老师审核。
(3)2022年1月-3月,完成论文初稿,中期检查并交指导老师审核。
5. 参考文献
[1]罗俊.官员和企业家论企业的社会责任[n].经济参考报,2007-11-9(32)
[2]徐耀强.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与途径[j].企业文化,2007(1):30-33
[3]呙晶晶.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法解读 [d].华中师范大学,2009:1-5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