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即总产出与总投入之比。含义为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为了脱离贫困,带动经济发展对现有资源所作出的努力程度。因此TFP的增长通常被叫做技术进步率,因为只有技术增长了,总产出与总投入之比才能增加。它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对于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有着重大的关系。对于研究税收的人员,必须有一个宏观层面的眼光,税制与经济的密切关系需要十分重视,但我们不光要着眼于税收,同时与其相关的要素也需得关注,全要素生产率对于经济分析十分重要,所以此次选题讨论了企业所得税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
所得税为直接税,是国家最容易用于调控的经济的税种,而目前所得税在我国税收收入占比只排第二,加上今年大多数企业家抱怨企业税收负担过重,日后我国所得税调整力度应该会加大,所以笔者将目光放在了所得税上。而企业所得税占所得税的大头,所以选择了企业所得税。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企业所得税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战以后。它起源于道格拉斯与其助手在著作中提到的总量生产函数。随后,1942年荷兰的一位经济学家丁伯格首次在资本和劳动投入函数中加入了时间趋势以表示#8220;效率#8221;水平,但因某些原因此举长时间并未受到重视。一直到1957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发表了一篇名为《技术进步与总量生产函数》的论文,全要素生产率才被更多的人注意到。在定量研究中,索罗将总产出增长扣除了资本和劳动投入增长后所得的未被解释的增长部分归类为技术进步的结果,而后这多出来的增长部分被成为#8220;索罗余值#8221;。此为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的一大进步,但很快其局限性就暴露出来,由另一名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将总投入要素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划分,再利用权数合成总投入指数,以此发展了#8220;索罗余值#8221;理论。 此后,该理论直到今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到了80年代后,著名经济学家乔根森在对丹尼森研究方法进行详细考察后,指出了丹尼森研究中几个问题,同时提出了新的资本投入测定方法,克服了丹尼森方法的内部不一致性。
当然,随着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各个要素各个细节的划分,研究方法也在不断进步,从最初的增核算法到后来的随即前沿生产函数,到现在的非参数的生产率指数法,这一方法现在依然在不断完善中,这几种方法各有各的优势也有自己的不足,不一样的方法测出的结果也不一致。不过相信随着研究继续深入,自有后来人研究出拟合度更高更准确的方法来。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2-15-2022-12-20:找寻相关资料
2022-12-21-2022-01-05:填写开题报告,构思论文架构以及大致内容;
2022-01-06-2022-01-15:分门别类整理资料,选取最为合适的资料;
5.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1]赵月红,许敏. 现行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企业ramp;d投入的激励效应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3,(24)
[2]谭光荣,黄慧.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税收激励效应[j]. 财政研究,2010,(2):24-27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