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中的寻租行为——基于IPO审计视角开题报告

 2023-02-06 08:53:1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题目:资本市场中的CPA寻租行为——IPO审计

寻租(rent-seeking)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套较为年轻的经济理论,尽管其产生至今不过40多年的历史,然而其理论影响已遍及经济学的各个分支,并为其他许多社会科学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人们可以用寻租理论的基本原理来解释和分析某些现象,如政府部门的会计管制权之争、企业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游说行为,以及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在争夺市场份额当中与某些政府官员的权钱交易等等,这为人们看待会计、审计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IPO指首次公开募股,这一过程涉及证监会、发行公司和承销商等机构团体,而IPO审计就是对于首次发行股票这一过程进行监督审核。因此,IPO审计的质量很可能会影响以后上市公司的质量。2001年,我国证券发行正式由“审核制”改为“核准制”,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发审委)有对IPO最后的拍板权,这使得发审委对IPO拥有不可忽视的话语权。因此,企业就会偏向于聘请与发改委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事务所,以求顺利发行股票,获得融资;而事务所也会利用自身与发改委委员的关系进行自我宣传,从而招揽客户,即寻租行为产生。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寻租行为对ipo中民营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

寻租行为,是指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即一个人在寻租,说明了这个人在某事上进行了投资,被投资的这种事情实际上没有提高,甚至降低了生产率,但却确实给投资者带来了一种特殊的地位或垄断权利而提高了投资者的收入,租金也就是由此所得的收入。寻租行为对民营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表现为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市场中占据的市场份额大小和审计费用高低。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defond et al.(2000)发现了审计独立性与审计市场份额的背离。

wang et al.(2008)发现相对非国有企业,由省、市、县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更可能雇佣在相同地区的小型事务所,他们解释这种选择模式是出于国有产权和地缘关系的结果。

朱红军、夏立军和陈信元 (2004)研究后发现,ipo审计市场依然缺乏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却存在对管制便利、事务所规模和地缘关系的需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时间安排:

1、2022年11月:完成选题工作2、2022年11月26日前:阅读大量资料并选取有用资料待用,积累最新信息,完成开题工作3、2022年1月14日前:完成初稿: 4、2022年3月18日前:提交中期检查表 5、2022年5月1日前:提交定稿 6.开始准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黄义志2002.民营上市公司:夹缝中的投资机会[n].上海证券报

[2] 张娅2004.上市公司发审委闷声发财,王小石事件谁制造? [j]商务周刊

[3] 朱红军,夏立军,陈信元2004.转型经济中审计市场的需求特征研究.审计研究口[j].(5):53-6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