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长三角地区大气铅污染对小麦地上部分组织铅含量的影响,量化大气沉降对小麦铅积累的贡献,为保障小麦安全生产和降低人群膳食铅暴露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意义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和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研究区域选择与样品采集:在长三角地区选择典型小麦种植区,设置对照区和污染区。
在小麦不同生育期采集大气、土壤和植物样品。
2.指标测定与分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小麦地上部分组织和土壤中的铅含量,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
5. 研究的创新点
1.区域性:针对长三角地区这一重要的小麦产区,开展大气铅沉降对小麦铅含量贡献研究,具有区域代表性和现实意义。
2.系统性:结合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田间试验数据和模型模拟方法,系统分析大气铅污染、沉降、吸收和积累过程,揭示大气铅沉降对小麦铅含量的影响机制。
3.定量化:构建大气铅沉降对小麦铅含量贡献模型,量化不同铅沉降途径的贡献率,为制定精准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王金. 基于地气交换模型的典型工业区农作物重金属污染风险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1.
2 杨欢. 基于地统计与gis的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22.
3 骆如恒,王金,朱佳杰,等.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典型工业区农田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迁移转化研究[j]. 环境科学,2021,42(10):4716-4724.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