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气单胞菌有广泛的致病性,感染包括冷血动物在内的多种动物如鱼类,禽类及哺乳类,引致败血症或皮肤溃疡等局部感染,是水生动物尤其是鱼类最常见的致病菌,运动性气单胞菌在水温高的夏季可造成鱼类细菌性败血症暴发流行。
1990年前后,我国淡水养殖鱼类曾经大面积暴发细菌性败血症,主要病原就是嗜水气单胞菌。
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在细菌分类学上属于气单胞菌科(aeromonadaceae)是一种革兰阴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和水生动物体内,在应激环境中能引起鱼类爆发出血性败血症[1,2],造成渔场重大损失。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采用传统的细菌学检查方法结合pcr分子手段,对南京地区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查,为该地区异育银鲫出血性败血症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1.南京地区及水样的样品采集;2.对样品进行划线接菌,溶血性,pcr等手段以分离;3.对分离得到的嗜水气单胞菌检测其生物学特性并与实验室储存菌株进行对比。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不同菌株间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单次实验数据可靠性不高,需重复进行多次实验,以获得有效数据。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1、 在南京地区渔场及水样中采取水样。
2、 将样品划线接菌,选取针尖大小,边缘光滑,圆形菌落进行纯化培养。
3、 将菌液移取少许在绵羊血平板上培养,观察其溶血性以判断毒力。
4. 研究创新点
单胞菌属是很重要的鱼类病原体,对水产养殖业是一个持续的威胁。
近几年国内对于气单胞菌毒力因子的硏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其目的除了了解其致病机理外,另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防治,尤其是在目前由于滥用药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及产生耐药菌株等问题的前提下,研发新型鱼用疫苗等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
探究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机理,研究不同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也是一个重要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7年9月10日至9月30日熟悉实验室环境,查找资料。
2017年10月1日至10月10日 了解实验步骤,拟定实验方案。
2017年10月11日至10月30日样品采集及分离鉴定。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