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黄鳝是一种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养殖生产过程中有3种体色较为常见:深黄大斑鳝、浅黄细斑鳝和青灰鳝。现有研究表明该3种体色黄鳝的生长速度、繁殖力和适应能力、养殖效果等均存在明显差异。为了了解形成不同体色黄鳝的原因,以期有效地利用黄鳝资源、提高黄鳝养殖品种的品质和黄鳝养殖的经济效益,详细论述了黄鳝体色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及其研究前景。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表明,在深黄大斑鳝、浅黄细斑鳝、青灰鳝这3种体色的黄鳝中,深黄大斑鳝的生长速度最快,浅黄细斑鳝生长速度略次于深黄大斑鳝,而青灰鳝的生长速度最为缓慢。并且,在繁殖能力和繁殖能力的增长速度上来说,同样是深黄大斑鳝最高,浅黄细斑鳝次之,青灰鳝最低。所以,为了了解不同体色的黄鳝形成的原因,以便更好更有效的利用黄鳝的资源,提高黄鳝养殖的经济效益,我们需要对黄鳝体色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其研究前景进行论述。本文将着重研究黄鳝的基因对其体色的影响。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本实验将采用aflp技术,对深黄大斑鳝、浅黄细斑鳝、青灰鳝这3钟不同体色的黄鳝进行遗传分析。aflp反应程序主要包括模板dna制备,酶切片段扩增及凝胶电泳分析这3个基本步骤。各步骤具体的过程有:
1、首先要制备高分子量(hmw)基因组dna,选择6个碱基识别位点的限制性内切酶(通常是ecori或psti或saci)。
4. 研究创新点
传统的水生生物物种资源研究主要采用形态学、细胞学及同工酶和蛋白质电泳技术,由于这些试验方法所得遗传标记是基因表达加工后的产物,在遗传物质DNA上的覆盖面较窄,同时可能受到生物发育阶段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因而有其局限性。通过AFLP技术对不同体色的黄鳝的DNA分子进行标记,所检测的是遗传物质的本身,不仅结果直接可靠,而且灵敏度高,借于分子图谱对种内不同个体之间的比较可以覆盖整个基因组,大大提高了结果的可靠性。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计划分别制取深黄大斑鳝、浅黄细斑鳝、青灰鳝的高分子量DNA样本各20组,选择数个碱基识别位点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将酶切后的DNA片段在T4连接酶的作用下与特定的接头相连接,形成带有接头的特异性片段,然后进行DNA片段的预扩增。在Taq聚合酶的作用下,完成AFLP的选择性扩增。PCR产物变性后在含尿素的聚丙烯酰胺变性胶上电泳。最后进行多态性比较分析,特异片段回收克隆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寻找出与黄鳝体色相关的DNA片段。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