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赤霉烯酮对胚胎发育的毒性损伤开题报告

 2023-02-17 09:58:2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霉菌毒素是由真菌产生的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侵染粮食作物和饲料,对人类健康和动物的生产机能造成严重的危害。霉菌毒素中毒对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导致巨大经济损失。其中,玉米赤霉烯酮(zea)是猪饲料中存在最为广泛,危害最为严重的霉菌毒素之一[1]。zea广泛存在于食品和饲料中,可导致对生物体生殖系统和胚胎发育的不可逆毒性损害,对动物繁殖性能影响严重。因此,本试验的目的是以猪孤雌激活胚胎为模型研究zea对早期胚胎发育的毒性损伤及原因,从而在生产中做出有效的预防。

玉米赤霉烯酮(zea),又称为f-2毒素,1962年stob等首次从发霉的玉米中分离得到,是由镰刀菌属的真菌,包括禾谷镰刀菌、三线镰刀菌、黄色镰孢、木贼镰孢和尖孢镰刀菌等菌种产生的一种霉菌毒素[2]。elsharkawy和abulhajj的研究表明zea的毒性可能与其内酯环和c-4羧基有关[3]。zea不溶于水且具有热稳定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脱毒的难度。zea广泛存在于水分含量大于22%的玉米、大麦、燕麦、小麦、大米和高粱中[4]

zea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破坏血睾屏障、上调氧化应激、诱导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产生直接和间接的毒性作用[5-8]。zea具有肝毒性和肾毒性,能引发肝和肾组织病变,造成功能损伤[9];zea具有免疫毒性,能影响多个免疫参数,降低免疫球蛋白水平[10];zea具有遗传毒性和细胞毒性,可导致dna断裂,造成dna结构损伤,引起dna复制受阻,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并干扰细胞分裂周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11]。此外,zea对动物胚胎发育具有更显着的毒性效应,可导致动物异常繁殖甚至死亡[12]。zea主要通过胎盘传播干扰动物胚胎的发育,影响妊娠率和后代卵泡完整性。zea可以在妊娠期间通过胎盘转移至胎儿[1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为研究zea对胚胎发育的毒性损伤,利用孤雌激活胚胎,首先通过添加不同浓度zea处理早期胚胎,对以研究其对早期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机制,为今后开发解毒提供理论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试验设计:单因素多因子实验设计,两个水平(5μm、10μm)以及对照组,每个处理三个重复,之后利用免疫荧光染色,通过荧光强度分析检测孤雌激活胚胎内氧化应激状态和自噬水平。

试验方法与样品采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关于ZEA对胚胎的影响有一些报道,但都集中在附植后的发育阶段,ZEA对早期胚胎的毒性及其机制仍不清楚,后续研究旨在总结前人成果,并获得关于ZEA对早期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揭示其毒性机制,为进一步研究ZEA提供理论基础。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8.11-2018.12 查阅文献资料、熟悉实验操作

2018.12-2019.2 实验设计、实验材料的准备

2019.2-2019.4 各项指标的测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