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疫情背景下全球经济大体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为应对疫情对我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市场为主,不断创新满足国内高质量需求,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国际市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ofdi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抢占国际市场份额,实行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重要手段与方式之一。近年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2021年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537.1亿美元,同比增长12.3%,流量规模首次位居全球第一。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2.58万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三。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如何选择区位,规避风险,获得利润最大化,东道国的制度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在制度环境方面的差异。东道国制度环境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法律三个方面影响我国的对外投资区位选择和直接绩效。影响研究东道国制度环境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可以帮助我国企业合理选择区位,减少损失,更好的走出去。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从绪论,文献综述,制度环境与中国ofdi的现状分析,制度环境对我国ofdi的影响机制分析,实证数据论证机理,结论与建议这六个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绪论。通过阅览国内外文献了解当前国内外主要的分析方法与计量模型以及关于ofdi的主要理论,作为本文研究的参考与指导。从理论与现实层面知晓该主题的研究意义。明确本文利用实证数据进行理论分析的研究思路。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ofdi相关理论研究
关于对外投资的分析主要从对外投资的动机目的、基础条件以及环境这三个角度展开。20世纪60年代以前关于对外投资的经典理论主要有hymer(1960的垄断优势理论,buckley和casson(1976)的内部化理论,vernon(1966)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kojima(1978)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和dunning(1977)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但是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是由海默于1960年提出的垄断优势理论。他认为ofdi属于市场不完全竞争的理论范畴,跨国公司进行 ofdi的决定性因素是市场不完善及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巴克莱和卡森的内部化理论认为跨国公司生产以外的活动如研究与开发、培训等,与中间产品密切相关。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是避免因交易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高交易成本。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侧重从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和技术传播的角度来分析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则是根据本国对外投资的现状,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分为自然资源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和生产与销售型四种类型。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企业从事国际直接投资由该企业本身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大基本因素共同决定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时间 | 研究计划及撰写方案 |
2022年12月底前 | 利用图书馆馆藏、互联网等资源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进行阅读分析,明确论文研究方向与攻克难点完成开题报告。 |
2022年3月底前 | 依据国内外现有研究现状建立计量模型,收集相关数据,利用计量软件进行结果分析。完成论文初稿、选题复选与中期检查工作。 |
2022年5月底前 | 反复核查论文,完成论文修改,重复率检查,定稿与外文文献翻译工作。 |
2022年6月初 | 准备相关材料,为论文答辩做准备。 |
5. 参考文献
[1]周经,刘厚俊. 制度环境、公司战略导向与中国o fdi模式选择 ——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的研究[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7(6):22-37.
[2]张夏,汪亚楠. 东道国制度环境、企业异质性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j]. 财贸研究,2020,31(12):1-18.
[3]李平,丁宁. 中国ofdi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东道国制度环境的视角[j]. 经济与管理评论,2018,34(1):18-30.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