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与此同时,社会信任水平却逐渐降低,“三聚氰胺事件”、“豆腐渣工程”、“扶摔倒老人”等一系列“信任危机事件”的发生都是社会缺乏信任的表现,也对我国居民的信任感造成巨大冲击。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显示,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人际之间的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2到3成信任陌生人,群体间不信任的加深和固化导致社会冲突增加,又进一步强化了社会的不信任,形成恶性循环。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为了研究影响社会信任水平的因素,本文首先明确核心解释变量(个人因素、社会因素、社区因素中的一类)、被解释变量(社会信任感)和控制变量(年龄、性别、政治面貌、婚姻等),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元回归方程,使用stata17.0对其进行基准回归,得到各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接着,本文对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确保其有效性;最后,得出结论,给予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已有研究表明,社会信任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社会信任能够推动经济增长(knack and keefer,1997;zak and knack,2001;beugelsdjiket al.,2004)、改善法制和政府管制(la porta et al.,1997;knack,2002)、提高教育质量(coleman,1988;la porta et al.,2000)、改善创业环境(guisoet al.,2006)、增进社会福利(helliwell,2003)。因此,在我国居民社会信任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研究促进社会信任水平增长的影响因素,对改善我国社会信用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此外,我国学术界对该课题的研究也从未停止过: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首先构造基准回归方程:
,对其进行基准回归,估计各变量对社会信任感的影响,其次对方程进行稳健性检验,通过变换核心解释变量和检验方法两种方式,检验该方程的稳健性,估计出各变量对社会信任感的影响程度。
5. 参考文献
[1]赵建国,王嘉箐.互联网使用会影响居民社会信任水平吗?——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21(05):119-129.doi:10.19654/j.cnki.cjwtyj.2021.05.014.
[2]丁从明,张亮,王聪.转型背景下的收入差距与社会信任[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0,36(02):15-25.doi:10.13962/j.cnki.37-1486/f.2020.02.002.
[3]姬明曦. 人口流动对居民社会信任水平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7.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