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22 11:46:0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价值之一,也是世界上各个国家一直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终极目标。幸福感作为一种主观意识由外部物质环境决定,被看作是衡量民生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幸福感作为一个焦点问题得到广泛关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善民生问题,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改善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居民幸福感,党和政府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我国已经建立起基本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关于居民幸福感的研究,大多是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以及消费水平提高的角度切入,即基本社会保障通过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使得居民面对不确定性的风险降低,进而提高消费水平,从而使居民幸福感得到较大提升。而关于社会保障对我国居民幸福感影响机制的研究相对而言较少,本题目预期通过模型回归分析社会保障体系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更全面地分析基本社会保险的政策效应,并由此提出一些政策建议,这就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本文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同时纳入社会保障变量,研究社会保障是否能够显著提高居民幸福感,明确社会保障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具体机制。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①社会保障是否通过影响某种中介变量来提高城乡不同群体幸福感。②社会保障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具体机制。

(3)写作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收入被认为是提高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国外有关居民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收入对其的影响机制。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有许多学者通过各国数据发现居民幸福感与经济增长并不是同步提升。其中easterlin(1974)开创性地提出“easterlin悖论”——短期内经济增长与幸福感成正比,而在长时间序列中两者不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之后众多经济学领域学者围绕这一悖论展开探讨,一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悖论,但也存在一部分学者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会持续提升幸福感(stevenson 、wolfers,2008;diener 等,2012)。还有一些学者以收入差距为切入点为“easterlin悖论”提供新的理论解释, ferreri-carbonell(2005)研究得出相对收入对居民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自身收入水平与平均水平的差距越大,主观幸福感会随之降低;而对于高收入群体,这一影响并不显著。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收入差距与居民幸福感,争议也随之出现,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探讨至今还没有达成共识。

(2)国内研究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0.01-2022.12.31 选题、收集文献、整理分析、构建文章基本框架

2022.01.01-2022.01.20 获取数据,并根据研究所需进行数据清理

2022.01.21-2022.03.21 撰写、提交论文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easterlin r.does economic growth lmprovethe human lot? nations and households in economic growth[m].palo alto:stanforduniversity press,1974.

[2]stevenson b.,wolfersj.economic growth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reassessing the easterlinparadox[j].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2008,39(1):1-102.

[3]diener e.,tay l.,oishis.rising income and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nations[j].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2,104(2):267-7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