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比较及借鉴开题报告

 2023-01-14 23:40:5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私人银行业务是向高净值个人提供的、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的专业化、高层次、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具有高准入门槛、提供的是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的综合解决方案、顶级的专业化服务和注重私密性的特点。由于私人银行业务是以收费产品为基础,低资本占用、高利润率,已经成为金融业竞争的核心领域。

提供私人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既有传统的私人银行,又有全能商业银行,也有投资银行,还有家庭办公室、独立财务顾问、股票经纪人、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类型多样。从规模看,2006 年全球代管资产规模前 20 家私人银行的代管资产总额为6.17万亿美元,仅占市场份额的16.58%。瑞银集团、美林集团、瑞士信贷这前三大私人银行代管资产规模仅占市场份额的 8.1%,表现出集中度较低的特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起步不过短短几年,但发展迅速, 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 我国富豪人数和平均资产拥有量逐年稳步增加,成为全球 富豪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是亚太地区除日本之外富 裕人士的第二大集中地,根据福布斯中文版与中国建设银 行发布的 2010 年《中国私人财富白皮书》发布的数据我们 可知,2010 年,中国内地千万富豪人数达到 38.3 万人,其 中超过 2 万人为亿万富豪,。而我国又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 际,国民习惯性的累计财富,投资意识相对于国外而言比 较差,这就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 另外考虑到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为了填补我国私人银行布 局空白,国家政策的主导性强烈,私人银行能更好地依靠 国家政策迅速发展。

关键问题:(一)丰富业务品种,加强产品创新

(二)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万祥淑(2012)提出,#8220;我国又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国民习惯性的累计财富,投资意识相对于国外而言比较差,这就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另外考虑到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为了填补我国私人银行布局空白,国家政策的主导性强烈,私人银行能更好地依靠国家政策迅速发展#8221;。

徐尽凤(2007)提出了#8220;我国私人银行发展的策略#8221;,1,从国家的高度给予政策支持, 进而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及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提供巨大的支撑。2,要加强金融基础建设。3,加快建立更多的不同层次的机构培养专业的金融人才,努力提高私人银行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未来竞争打好基础。4,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 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马世杰(2006),表明了中国发展私人银行发展中要面对的问题。1。落后的业务处理方式成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瓶颈。2,相对单一的金融产品限制了客户的需求。3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有冲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 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中国私人银行融资面临的困境

3、中国私人银行融资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4、中国私人银行融资难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5、结论。

二 研究计划进度

1、本学期放假前(2022年1月),进行基础材料的收集(参考文献不得少于15篇,其中必须有一定数目的近三年的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本选题的研究现状,为撰写论文找准恰当的切入点,完成开题报告,提交指导教师。

2、2022年4月21日前,翻译一篇与本论文相关的外文原版材料,翻译稿必须方格纸手写,并复印原文(注明作者、出处、年号)。同时确定详细的写作提纲。

3、2022年5月13日前,按毕业论文规范化要求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4、2022年5月27日前,定稿打印;确定答辩资格。

5、2022年6月4日左右,论文答辩。

5. 参考文献

[1] 郭海龙.杨乐乐 我国私人银行发展现状及建议性措施 [期刊论文] -中国集体经济 2009(13)[2] 陈艳敏.花旗银行的人才战略[ P] .城市金融报, 2004-04-15.[3] 丰冰.扁平化改革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 J] .新金融, 2005,(6).[4] 黄正全.领略外国的私人银行[ J] .金融经济,2006,(5).[5] 连建辉, 孙焕民.私人银行:现代商业银行的战略核心业务[J]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06,(3).[6] 李桂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之思考,广西金融研究,2007年第10期。[7] 廖承东,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潜力及其发展策略,济南金融,2007年第10期。[8] 陈斌,基于金融脱媒机理的商业银行业务转型,投资研究,2008年第10期。[9]张长征 .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特征与趋势分析[J].上海金融,2007,(85).[10] 王赛芳 .西方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创新发展与经验借鉴[J].特区经济,2006,(154).[11]叶菲 .在本土化实践中寻求金融创新-国内私人银行业务评析与展望[J].新金融,2009,(35).[12] 范明菲 .瑞银集团私人银行业务分析及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9.(66) . [13] 赵希永 .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研究 [D].山东大学,2013.(11)[14] 曹彤,张秋林.中国私人银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36) [15] 连建辉,孙焕民.走近私人银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3). [16] 赵峰.中国私人银行发展的路径选择及对策[J].上海金融,2011,(5).[17] David Maude.Global Private Banking and Wealth Managemen:The New Realities.2006.(37)[18] Merrill Lynch Capgemini.Global Wealth Report2000-2008.(58)[19] Teodoro D. Cocca.The International Private BankingStudy.2007.(1)[20] 连建辉,孙焕民.走近私人银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6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