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不断加强,客观上要求我国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不断提升竞争能力、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不断加剧的企业竞争。这就要求作为证券市场主体的上市公司积极通过资本市场中的各种运作手段,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近年来兼并、收购、转让等资产重组活动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潮迭起。本文以泰亚股份重组为案例,对其有#8220;借壳#8221;之实又规避#8220;借壳#8221;之名的一系列举措进行分析,并对此类上市方式的影响及未来监管的走向进行探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资产重组相关理论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g.a.jarrel和a.b.poulsen (1989)采用事件研究法实证分析了 1963-1986年期间的526次企业收购事件,研究发现勒1子企业股东的非正常收益为29%,而射手企业股东的非正常收益则为1%。
micheal bradley, anand desai 和 e.hankiin (1988)对美国 1963-1984 年间的236次成功重组进行分析,研宄发现目标企业的持股者是企业重组的主要受益者,有95%的目标企业获得非正常的高收益,平均收益率达到32%。目标企业的平均收益与总收益的平均数之比高达91%。相反,重组企业的平均收益率仅为0.97%。
jensen和ruback (2001)汇总了13篇研究文献,发现目标公司会因为成功的并购活动获得20%的反常收益,目标公司的股东获得的反常收益更是高达30.1%。
朱宝宪和王怡凯(2002)对1998-2001年间35家发生重组行为的st公司进行研究,研究发现st公司被并购后业绩迅速好转,但自并购第二年起业绩开始下滑,业绩改善缺乏持续性。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 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阐述资产重组相关理论
5. 参考文献
[1] 高见,陈歆玮.中国证券市场资产重组效应分析.经济科学,2000,(1):66-77
[2] 殷明,宣宇,龚强.我国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绩组效的比较研究.商场现代化,2008,(4):170-171
[3] 李善民等.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与重组的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