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利率市场化政策的实施,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开放,现行的#8220;分业经营#8221;模式已无法满足对金融创新的需求,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基金业、信托业等金融机构纷纷寻求新的业务利润增长点,混业经营成为其最好的选择,通过合作、兼并、收购等形式使得各金融业务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范围内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最终将会形成金融业大混业经营,即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局面。
金融业混业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金融业的资金利用率,资源整合效率,发挥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的同时可以降低经营成本,增加利润,促进金融创新。同样金融业混业经营也会带来一些问题,诸如:混业经营的模式选择问题、监管问题、风险管理问题等。
结合试点实践探索的经验成果,分析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通过对混业经营模式的探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之路,为完善资本市场,防范金融风险,创造金融价值等提供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是指我国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保险以及衍生金融品,可以任意进入对方的业务领域甚至包括非金融领域,进行合作交易,以达到多元化发展。(蔡晓平,2013)
论文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并探讨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必要性、优势与劣势以及发展对策。
论文写作提纲: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交代选题的背景、目的与意义;第二部分:文献综述,包括对分业经营、混业经营的概念以及国际发达国家金融业经营的发展历程和现阶段的金融经营模式的综述;第三部分:从外部环境条件和内部企业战略发展等角度,探讨金融混业经营的必要性;第四部分:探讨金融混业经营的可行性分析,结合中国平安集团的经营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出混业经营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混业经营所需的条件;第五部分:结合中国平安集团的战略理念,对未来金融混业经营提出发展对策;最后是结论。3. 国内外研究现状
benston 等 (1976) 《a transaction cost approach to the theory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曾经提出过金融中介通过规模经营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他们认为金融中介具有以低成本获得大量信息方面的优势、减少搜寻信息成本的优势。所以金融机构的大型化和混业经营化可以节省其成本、发挥优势。
韩丞镇(2012)认为金融混业经营具有金融资产具有专用性及同质性;范围经济优势;规模经济优势以及风险管理优势。金融混业经营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组织管理难度增大,出现金融垄断,实践难度大等。
何祺(2007)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比得出结论:混业经营的保险公司的规模远大于分业经营的保险公司,而且经营规模与混业经营模式互为因果关系。在具体的经济效益指标方面,混业经营的保险公司在资产收益率与偿付能力方面远好于分业经营得保险公司,在股东收益率方面相差不明显,而分业经营的保险公司在保费增长率方面优于混业经营的保险公司。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通过有关文献的阅读、整理以及对我国金融业分业混业经营的发展历程的回顾和国际上的主流混业经营模式的借鉴,探讨混业经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5. 参考文献
[1] anonymous. companies and markets: report of mixed operation of chinese financial industry, 2009[j]. m2 presswire,2009
[2] song wei. the study on financial supervision for chinese financial industry under mixed operation[j]. physics procedia,2012,33
[3]蔡晓平.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利弊与发展模式选择[j].现代商业,2015,29:98-99.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