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处置效应是资本市场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即投资者趋于过长时间地持有正在损失的股票,而过快地卖掉正在盈利的股票。
服从处置效应的投资者盛行的市场,股票有更高的平均回报率和波动性,这预示着这种投资者非理性行为本身就容易造成市场的波动以及股价泡沫。
研究表明,它的存在导致了盈余漂移异象和价格惯性异象, fama认为这两种资本市场异象是仅有的两个对有效市场假说形成真正威胁的、持续的、稳健的市场异象。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 整体水平及股市单边上涨、单边下跌两阶段的处置效应检测的研究 2、 月度特征处置效应检验研究 3、 个人与机构的处置效应检验研究 4、 投资者特征(开户时间,性别,年龄,交易规模)的处置效应检验研究 5、 投资者的交易频率的处置效应检验研究 6、 投资者的成熟和交易经验是否会消除处置效应的比较讨论研究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处置效应由shefrin and statman (1985) [ 1 ]根据前景理论和心理账户提出的概念,即投资者趋于过长时间地持有正在损失的股票,而过快地卖掉正在盈利的股票。前景理论( kahneman and tversky′s1979) [ 2 ]指投资者在收益的情况下厌恶风险,在损失的情况下喜好风险。作为期望效用理论的代替者,前景理论以非理性理论为基础,第一次把心理学与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分析决策者的行为。心理账户( thaler′s 1980) [ 3 ]表示人们会把在现实中客观等价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前景理论( pt)和心理账户(ma)联合起来就构成了处置效应的内涵,原因是投资者对一些投资风险厌恶的,而对另一些投资风险喜好,投资者对不同账户的风险态度导致更愿意卖出盈利的股票,而持有损失的股票。
万静雅在《处置效应的国外文献综述》一文中说:发现损失股票的持有时间比收益股票的持有时间长,当所有交易者持有损失股票的时间比收益股票的持有时间长时,持有损失股票时间最长的投资者最不可能成功,而持有损失股票时间最短的投资者最可能成功。
赖兆东在《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处置效应的实证研究》一文中说: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无论是在整体还是在股市上升和下跌阶段都存在明显的处置效应,但月度特征不明显,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处置效应还有一个不太适当的推论是卖出盈利股票的数量超过卖出亏损股票的数量,这一推论不适当的原因是当市场处于牛市时,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的大部分股票会处于盈利状态,盈利股票的数量远超过亏损股票,买出更多的盈利股票是合理的;而当市场处于熊市时,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的大部分股票会处于亏损状态,亏损股票的数量远超过盈利股票,买出更多的亏损股票是合理的,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就比较关键。
2022年11月1日--11月16日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2022年11月16日--12月31日 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5. 参考文献
[1] shefrin and statman. the disposition to sellw innerstooearly and ride losers too long: theory and evidencej. journal offinance, 1985, 40: 779 -790.
[2] kahneman d,tversky a.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j]. econometrica, 1979 , 47: 263-291.
[3]万静雅. 处置效应的国外文献综述.万静雅.北京航天航空大学,2011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