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利率市场化的推行,一般是指在整个社会完成了资本的早期积累,实体经济中对资金配置的要求由简单粗暴的增长模式逐步走向精细化要求,货币存量积聚之后货币政策的数量化调整及传导机制出现失灵等等的大背景下,市场自然而然生出的一种发展趋势。所以,利率市场化是金融体系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必然。
1.集中精力办大事
在经济发展早期,资本约束的瓶颈会一直伴随,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本存量,实现初期原始积累。我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金融的抑制手段。不可否认的是,金融抑制的宏观调控手段在经济发展早期是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通过行政干预,有限的存量资本能被最大限度地用于扩大再生产,尤其是对于重工业为主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是比较有利的,金融抑制有利于早期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们以粗钢产量指标作为重工业化发展的度量指标。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粗钢产量年仅100万吨左右,截至2011年已经达到近7亿吨,60余年间翻了大约700倍,年复合增长率将近12%,尤其是在发展早期,一段时间内保持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5%的相对高速增长。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主要内容:
(1)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
(2)利率市场化中中国面临的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况:
基于国际经验比较的角度,诸如张健华(2012)等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对主要经济体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系统梳理,认为利率市场化不是结果,是与其他相关政策结合的重要调控方式的转变。盛朝晖(2010)从主要经济体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利率水平、存贷利差、金融机构经营等变化情况,探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金融运行产生的影响。尹继志(2012)通过国际比较研究发现,认为扩大企业发债规模、赋予商业银行更大的利率浮动权、加快金融创新和发展中间业务等,有助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戴金平、陈汉鹏(2013)通过dsge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发现,shibor利率作为我国的基准利率是可行的,建立在银行间同业拆解市场基础之上的货币传导机制是有效的。邸磊、杨建军(2014)认为要建立独立的银行监管部门、加强对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加强多部门监管的交流互通、加强金融衍生品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加强监管体系的信息化与网络化建设等。吴炳辉、何建敏(2014)构建了利率市场化下金融风险内在机理的宏观框架,为利率市场化风险研究提供借鉴。
基于货币政策框架随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做出调整的角度,诸如左峥(2014)等基于存贷利差收窄的角度探讨了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影响,认为利率市场化不会提高银行风险水平,相反有利于缓解银行收入波动性,降低银行破产概率。纪东江、孙阿妞(2009)讨论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冲击,认为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寡头独大的行业结构与存贷款为主的主营业务会受到冲击,利率风险、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也会随之增大,商业银行要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基于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角度,诸如王珏帅(2012)认为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存贷利差的缩窄对银行利率的负面影响,可通过业务转型、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等措施得到缓解。李克川、杨艺(2013)探讨了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认为中小型商业银行不断强化自身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有效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不断增强产品和资金的定价能力、拓展特色中间业务并实现业务种类转型,调整优质企业客户衡量标准,在非正规金融领域展开竞争等。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理论研究:论文前学习了解利率市场化、#8220;渐进式#8221;模式和#8220;激进式#8221;模式、#8220;二元化#8221;的金融市场结构等专业知识,掌握一些相关的理论和学术观点。
2、资料收集:通过对相关书籍和网络上相关文章的阅读和研究,结合自己的理解,收集并整理有关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3、运用模型论证和案例分析方法:据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和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
5. 参考文献
[1] 罗纳德#183;麦金农. 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 泰翰#183;菲兹罗,楠斯#183;颇特,艾得#183;泰科斯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in china [j].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s, 2010
[3] 崔惠芳,赵伟. 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n].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7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