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银行业也迎来了告诉发展时期,在金融体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之下,国有银行业逐渐转变为国有商业银行,并且相继成立了多家股份制银行以及144家城市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逐渐成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在商业银行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同样也要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自从中国2006年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纷纷入驻中国,与国内银行展开较量。尽管个别银行跻身于全球排行榜前列,但不等于中国的银行就可以与世界著名的银行并驾齐驱。与外资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存在整体效益不高、资本充足率较低、盈利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不良贷款比例大等弱势。为了使商业银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成了当务之急。这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自身的良好发展,也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最关键的是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经营绩效不仅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同时也具有反映和预防银行危机的能力。因此,现阶段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研究了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战略管理理论与经营绩效评价的关系;其次,根据目前衡量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具体现状,最后,研究了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的适用性。
拟解决的问题:根究研究成果,提出进一步优化银行资本结构或者改善银行的经营模式的建议,进而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
写作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50年代,侧重于对银行规模经济的研究。在那一时期主要分析商业银行在技术,经济结构和资金稀缺的限制条件下,怎样提高绩效;
从alhadeff开始,人们开始进行对银行规模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学者的研究开始偏向于银行是否有范围经济,也就是通过联合生产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多产品生产能否提高效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收集材料、拟定写作提纲
第二阶段:审查并确定写作纲要
第三阶段:在2022年3月之前完成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彼得.罗斯. 商业银行管理[j].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35-241.
[2] 史常亮. 基于“三性”分析的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j]. 金融发展研究2012.
[3] 陆庆平. 企业绩效评价论——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研究[j].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2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