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矿山进入了深部开采阶段,由此引发了大量的采空区问题。
这些采空区的存在不仅会对地表建筑物和地下工程的安全构成威胁,还可能引发地面沉降、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对矿山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在矿山深部开采过程中,多层叠跨采空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采空区稳定性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在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方法、影响因素分析、控制措施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采空区稳定性研究领域展开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多层叠跨采空区稳定性进行系统研究。
1. 主要内容
1.深入分析多层叠跨采空区的形成机制、空间形态特征以及力学行为,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遵循以下步骤进行:
1.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多层叠跨采空区稳定性研究现状,掌握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
2.对典型多层叠跨采空区工程进行现场调研,收集工程地质资料、采矿设计资料和监测数据,分析多层叠跨采空区的形成机制、空间分布特征和稳定性现状。
3.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多层叠跨采空区的数值模型,模拟不同因素对采空区稳定性的影响,分析采空区围岩的应力、变形和破坏特征。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将多因素耦合分析引入多层叠跨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建立考虑采空区形态、充填程度、岩层结构、荷载以及地下水等多因素耦合作用的稳定性评价模型,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
2.结合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揭示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多层叠跨采空区的失稳机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稳定性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3.针对多层叠跨采空区稳定性控制难题,提出基于优化支护结构、充填材料和注浆加固技术的综合控制方案,为工程实践提供技术支持。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魏存富, 刘建军, 尹尚先, 等. 深厚冲积层下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覆岩运移规律与地表沉陷控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9, 38(1): 131-142.
2. 李涛, 彭苏萍, 范立民, 等. 多层采空区叠置对上覆岩层及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j]. 岩土力学, 2018, 39(1): 273-282.
3. 杨敏, 刘建坡, 李志强, 等. 多层采空区残煤自燃三带分布规律研究[j]. 煤炭学报, 2020, 45(2): 674-684.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