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
风能和太阳能作为两种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的可再生能源,在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结合了风能和太阳能的优势,能够有效克服单一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偏远地区、海岛等缺乏传统电网覆盖的地区提供可靠、清洁的电力供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新能源风光互补供电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力供应方式,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风光互补供电系统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主要内容:
1.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关键技术分析:-深入研究太阳能发电技术,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类型、特性、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分析风力发电技术,包括风力机类型、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探讨适用于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能量存储技术,例如蓄电池、超级电容器、飞轮储能等,分析其技术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仿真建模、实验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逐步展开研究工作:
1.理论分析阶段:-收集整理国内外关于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太阳能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能量存储技术以及控制策略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学习和深入分析,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运行特性以及关键技术,构建系统数学模型,为后续的仿真建模和实验验证奠定理论基础。
2.仿真建模阶段:-利用matlab/simulink等仿真软件,建立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仿真模型,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模型、风力机模型、储能系统模型、控制系统模型以及负载模型等。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1.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的风光互补供电系统优化设计:针对传统设计方法存在的不足,本研究将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例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对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系统结构、关键部件参数等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系统发电效率、降低系统成本、延长系统寿命。
2.基于先进控制策略的风光互补供电系统优化控制:针对传统控制策略存在的响应速度慢、鲁棒性差等问题,本研究将采用先进控制策略,例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预测控制等,对风光互补供电系统进行优化控制,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稳定性和可靠性。
3.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应用场景拓展:本研究将在传统应用场景的基础上,探索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例如电动汽车充电站、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以推动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多元化发展。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刘永前,葛锁良.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7,45(22):164-174.
2. 赵俊华,杨朔,王成山,等.独立运行型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研究综述[j].电网技术,2015,39(09):2551-2562.
3. 张建华,陈树勇,王秀丽.风光互补独立供电系统研究综述[j].电源技术,2018,42(06):914-918.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