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的意义
从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提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搞好土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到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再到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一系列关于农村土地整治的中央文件的出台,逐步为农村土地整治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促使农村土地整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国家层面战略部署。[1-2]“十二五”时期全国整治农用地面积达到3.53×107hm2,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2.69×107hm2 ;实施农用地整治后项目区耕地资源质量平均提高一个等级,产量平均提高10-20;建成田间道路达到8.87×106km ,修建排灌沟渠达到8.67×106km等。[3]2016年全国开展并验收土地整治项目数量达到13406个,建设规模达到3.34×106hm2,新增耕地面积达到1.76×105hm2。全国土地利用数据预报结果显示,2017年年末,全国耕地面积为13486.32万公顷(20.23亿亩),全国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减少耕地面积32.04万公顷,通过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等增加耕地面积25.95万公顷,年内净减少耕地面积6.09万公顷。2017年,开展并验收土地整治项目1.64万个,同比增长17.1。建设总规模为162.63万公顷,同比下降53.1。新增耕地22.73万公顷,同比增长22.7。总投资754.92亿元,同比增长16.0。[4]
然而在农用地整治项目迅速增长的同时,农用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屡屡发生农用地整治项目超概算、农村土地整理工程未能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等。在农用地整治中引进公众参与特别是农户参与,不仅仅是农用地整治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必要要求,也是国土资源管理实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新格局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5]农用地整治是对一定区域内的“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理的系统工程,其目的不仅是要提高项目区的农业生产力,还要调整农业生产关系。这就涉及到众多相关主体的利益,没有公众的广泛参与,上述目标很难顺利地完成。农用地整治的服务对象和终极受益者都是与土地密切相关的农户,离开农户的参与,农用地整治的综合效益就难以充分发挥。相关理论和实践表明,提高农户参与的积极性能提升农用地整治项目的效率,提高农用地整治项目决策的科学性,降低农用地整治项目建设和运营的风险。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的目标
本研究的总目标是从农地整治项目最终受益主体—农户的视角出发,研究农
地整治中农户参与的行为与绩效。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如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与总结是任何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公众参与、参与式发展、农户参与上地整治等方面的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掌握农户参与行为的研究动态,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从而拟定本文的研究方案。
4. 研究创新点
(一)目前,有些地方农地整治项目质量普遍不高,不符合农户期望,农户对此意见很大。农户是农地整治项目的最终受益者,也是农地整治项目这一公共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其质量高低的衡量标准应该是农户的满意度评价。因此,提高农地整治项目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公众特别是广大农户充分、有效参与。本文从农户视角出发,来研究农地整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能够较为准确的发现存在的问题
(二)本文从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尤其是通过TOPSIS法,能够较为准确分析出研究的问题所在。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时间 | 项目研究计划 | 成果 |
2018.10-2018.12 | 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在专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设计调查问卷和面访问题。 | 得到初定问卷 |
2018.12 -2019.01 | 根据试调查结果修改完善调查问卷,并制定与准备假期调研计划 | 得到完善的问卷 |
2019.02-2019.04 | 到目的地进行实地调研 | 得到调研数据 |
2019.04-2019.5 | 对在各村获取的问卷数据和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 数据处理 |
2019.5 | 根据整理和分析所得的数据以及资料,撰写相关论文。 | 得到论文 |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