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番茄细菌性疮痂病,俗称疱病,是国内目前番茄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番茄新品种引进与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该病害发生日趋严重。一般病田发病率为 20%左右,严重的可达80%,常引起早期落叶、落花、落果,对产量影响较大。
番茄疮痂病,发病植株首先近地面老叶先发病.出现水浸状暗绿色斑点.扩大后形成近圆形或不定型的褐色病斑,病斑边缘明显。四周具黄色环形窄晕环。病茎先出现水浸状暗绿色至黄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部稍隆起,裂开后呈疮痂状。以为害幼果和青果为主.初生圆形隆起白色小斑.后中间凹陷呈暗褐色或黑褐色隆起环斑,呈疮痂状。高温、高湿、阴雨天气是发病重要条件。田间管理粗放,植株衰弱发病重。
中国的番茄疮痂病最早于20世纪40年代在湖南、江西一带发生。由于该病曾被列入对外检疫的三类名单中,所以报道较少直到 1991 年才有该病在东北、内蒙古 山西和北京等地区大面积发生的报道。 随后在其他地区严重蔓延,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大多数文献采用番茄疮痂病 这个名称,但也有少数文献使用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而拉丁名是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本研究从生物防治的角度,采用本实验自主研制的popw蛋白对番茄疮痂病进行防治,寻找最优试剂进行防治。
在试验进行之前通过预实验初步尝试该想法的可行性,成功后需要找出最优防治剂。
试验成功的关键有两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熟练掌握常规方法,本试验要求较高的试验操作精度;
(2)初步尝试新方法,通过试验结果调整得出最优出最优防治剂;
(3)本实验室可提供充足的番茄疮痂病实验材料,多个试验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
4. 研究创新点
番茄疮痂病目前在国内外的发生比较严重,但是目前对该病的防治主要集中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还比较少,目前找不到有效的方法,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寻找合适的生防制剂来防治该病害。
本实验通过防效以及定殖充分说明实验室的PopW蛋白能够防治该病。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3.08-2013.11 通过温室实验看该蛋白制剂对该病的最佳防效。
2013.11-2014.01 数据分析及论文写作。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