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工业化时代以来,人类从物质需求出发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也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环,对生态环境的破环以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增多、全球传染性疾病频发等方式反馈给人类社会,给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峻挑战,人类生态文明建设敲响了警钟。面对一系列的自然环境破坏问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一直高度重视,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概念,要求我们从工业文明建设转向生态文明建设。2012年11月18日,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又具体地提出要开创生态文明新局面,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仍将生态文明问题作为一个核心问题,指出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刚过去的二十大报告中,党仍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等生态建设方向,致力于为人民群众提供“天蓝、地绿、水净、空气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党主张通过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生态文明素质,其中就包括对中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中学时期是学习和成长的黄金时期,在此时期应该让中学生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以及建设生态文明型社会的重要性,由此应在中学时期的教育中重视生态文明教育,深入挖掘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结合古今中西、多种方式并行以达到生态文明教育目的提高生态文明素质。而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伦理,包扩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道法自然”,佛家的“众生平等”等契合现代生态文明教育的优秀思想,从传统文化中得到思想启迪,将其融入中学生态文明教育中。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在当代中学生态文明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蕴含的生态理念,这是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提高中学生道德文化素养、发掘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需要。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蕴含及其丰富优秀的生态理念,在现代的生态文明建设中仍旧能发挥指导作用,但现行中学的生态文明教育中传统文化的融入仍有巨大的进步空间,在教师队伍生态素质、教学方式、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等方面存在问题,可通过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环境等路径使传统文化更好融入。 前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