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选题背景:选题项目为北大留学生及博士后公寓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京大学校园内,西隔北大方正办公楼及学生公寓为中关村北大街,北为北大宿舍区,东隔规划的中关村西路为中国科学院化工研究所,南隔规划的中关村二条为中科院宿舍区。东南方向有中科院第三幼儿园。这是一个集住宿、餐饮、会议、文化交流、办公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寓区。
选题意义:公寓园区用地呈“刀把形”,其中包括被规划的市政道路(中关村北三条、中关园西路及中关村北一街)划分为四个地块(a、b、c、d)的二期用地,和一期已建专家公寓。地块内共有11棵古树、大树需保留,其中二级保护古树3棵。对该地区的设计改建对于周边居民有着深刻意义。
另外,设计时要把握场地的基本特征以及场地与周围区域的关系。通过进一步分析,结合现场照片与文字制作现状分析图。提出场地内需要保护利用的积极因素以及需要消除或减轻的消极因素,为下一步设计做好准备。明确本次设计的目的是营造供留学生使用,可游赏、可学习、可交往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空间。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人性空间其实就是要求在设计空间与环境中处处以人为本,尊重人的行为自由,以不损害人的功能需求和精神需求为特点。这个概念不仅适用于校园,而且广泛地运用在城市所有开放空间地设计上。城市广场,公园,街道,住宅小区的户外空间,医院等等,只要有公众参与地空间场所,都需要考虑人性的需求。在当今校园设计倾向中,有重视功能的,有重视形式美感的,也有重视生态节能的,但只有真正注重人性化的设计,相比起来少之又少。大部分的校园过于多的地追求功能分区地合理,形式造型的美感,建设使用的经济,从而忽略对使用校园的人的关怀,因此在此项目中,我们要着重解决这个问题。
穿越A、B、C相邻地块之间规划市政道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全面实现,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地段现状、近期使用的可能性及远期规划的合理性,并根据甲方要求,尽管用地分割成若干地块,但景观设计仍按一个整体考虑。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对于未来的高校建设将会如何发展,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兴起和高校改革的浪潮为校园的发展变革提出要求。信息化,社会化与整体化是校园发展趋势中最突出的几个方面。信息化使得校园人的生活已渐渐基于信息平台,使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特征等方面发生诸多变化。对于信息化对校园人性空间环境的影响已不能仅仅简单的建立在技术层面上,它已上升到情感,道德甚至哲学的高度。社会化使得校园走出象牙塔,但不应该成为过度商业化的理由,而导致校园人文精神的流失。
按照杨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一书的理论分析,人的行为可分为三类:①必要性活动——在各种条件下都会发生,很少受物质条件的影响,相对来说与外部环境关系不大。日常工作和生活事务属于这一类型,如上课、 上班、购物、候车等;②自发性活动——只有在外部条件适宜,天气和场所具有吸引力时才会发生,其与物质规划条件联系紧密。大部分户外的娱乐消遣属于这一范畴,如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驻足观望、晒太阳等;③社会性活动——公共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加的活动,通常由前两类活动发展而来。如互相打招呼、交谈、公共活动以及大量的被动式接触——视听或旁观。自发性户外活动和进一步的社会性活动,需要一定的逗留环境以及他人的参与,常常是必要性活动的“连锁反应”。在大学校园中,除大量存在的与师生身份相关的学习、研究、交流活动之外,多数户外活动与城市其他地区无太大差异。但是,由于集体生活模式造成的个体必要性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内容上的高度重合一致的特性,校园中自发性与社会性活动更易产生。此时,户外空间环境条件就显得更为重要。
个人或人群有控制自身与他人接近,并决定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在什么程度上与他人交换信息的需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私密性问题。对于同一个人,他有时躲在树丛下的石凳上专心致志地学习,不愿受人干扰,有时又主动来到花坛边人多的地方找人聊天。无论是敞开自己还是关闭自己,都说明个人对环境有控制要求。设计者应当尽量做到不折不扣地支持使用者对环境的控制要求,以满足其选择的权利。
4. 研究方案
动静结合,将场地融合于周边环境
校园规划结合学生生活区组团设置的现状,交通上应该采用内部与外部环境相融合的方式,人车分流,简捷便利,避免了车行交通与人行交通的互相干扰,保证了机动车良好、顺畅的运动线路。外部道路为直线,内环道路为曲线,因地制宜随地形建设,流畅优美与校园环境很好的融合。
另外,静态交通规划中设置足够的校内、外停车场地,尽可能减少外来汽车进入校园内的机会,保障师生的安全和主体人群的步行者优先性。主路规划时注意对外与城市道路的衔接和出入口的关系,设立了不同的出入口,方便学生出入,并在学生宿舍、教学楼周围设置集中停车场;对于教师用车采取分散布点的方式,围绕校园主环路为车行流线,各个组团教学楼附近设置停车位,方便教师使用;对于外来车流,我们应避免机动车进入场地内部。重点考虑交通疏散的要求,综合考虑课间下课高峰以及用餐时的人流走向,留出足够的师生疏散回转空间,避免出入口局促拥堵,杜绝不安全隐患。校园规划根据不同的车流、人流采取不同的导向措施。校园的步行系统是由步行道、庭院广场和景观轴线共同组成的,使建筑作为道路围合界面,塑造不同校园绿道,创造了良好的步行环境,形成多样的交往场所。
5. 工作计划
23.01.02-23.01.29根据选题的要求进资料归拢、查询与收集,初步阅读平面cad图纸
23.01.30-23.02.12对收集的材料进行研究分析,思考设计方向及方案意义,并撰写开题报告
23.02.13-23.02.26研究电子地形图找出设计地块,并查找相关设计案例,进行对比分析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暮鼓晨钟,栖霞禅苑——栖霞山风景区周边地块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 缘起栖霞,服务乡里——栖霞山风景区周边地块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 山水城林,红枫佳境——栖霞山风景区周边地块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 胜境栖霞,人文栖霞——栖霞山风景区周边地块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 紫气东来,太虚必来——栖霞山风景区周边地块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 后疫情时期的校园景观——北大留学生及博士后公寓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 绿色校园空间——北大留学生及博士后公寓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 校园中的行为与空间整合——北大留学生及博士后公寓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 校园中的人性化空间——北大留学生及博士后公寓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 城际铁路站前广场景观中的文化理念与表达——以南沿江城际铁路句容站为例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