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保障房项目的社会效率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09 13:54:5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世纪以来,我国大力建设保障房,为很多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公平与健康发展。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房价也在不断攀升,保障性住房的提供和制度的完善成为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就南京市而言,属于全国保障房建设中偏早的一批城市,经历了“解困房”“安居房”“保障房”的三次转变,目前而言保障房体系已渐趋完善。但是仍存在着价格过高且“供不应求”的情况。

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的整合、完善和深化是政府住房供给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使得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持续、有效地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有所居问题,同时兼顾住房困难群体享受住房的权利、机会公平,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将围绕保障房制度的效率概念一社会效应一社会效率一评价分析一政策建议”这一逻辑进行叙述。研究重点和分析角度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保障房制度的社会效率概念。借鉴适应性效率的概念,保障房制度的社会问题实质上是保障房制度的社会效率问题。当保障房制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时,保障房制度的社会效益大于社会成本,社会效益为正,社会问题弱化;反之,社会成本大于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为负,社会问题突出。

二是保障房制度社会效率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分析。效率是产出与投入的比值,保障房制度的社会效率则是住房保障带来的社会效率与投入的社会成本之比。社会成本分为私人成本与外部成本,私人成本由政府投入资金表示,外部成本由表示。社会效益分为私人收益与外部收益,私人收益由地方政绩表示,外部收益由被保障家庭的生活水平及保障水平表示。采用dea法和超效率dea方法对不同阶段政策的社会效率进行测度,并进行分析比较,确定保障房制度社会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1、社会效率的理论与实践

在现有关于社会效率的文献中,社会公平成为重要的联系点,并且很多研究集中在社会学领域。另外,目前关于社会效率的定义还处于模糊状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目标:本研究以社会调查为依据,以保障房制度变迁为切入点,以保障性住房相关政策为分析对象,以被保障群众的的感知揭示保障性住房制度的社会效应,归纳社会效率影响因素,并通过阶段性比较分析,为制定社会效率更高的保障房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框架:首先阐述研究背景,并进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界定保障房制度的社会效率内涵,构建研究框架,再展开调查与整理,最后,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提升路径与政策建议。

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2)排序选择模型。在调查问卷中,把被保障群众的意愿分为5级,纳入计量模型时依次用1、2、3、4、5表示,构成多元排序选择模型,通过显著性检验筛选保障房制度社会效率影响因素。(3)数据包络分析法。运用dea模型检测不同政策阶段保障房制度社会效率有效性;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社会效率评价值。(4)比较分析法。用于分析不同政策阶段保障房制度带来的社会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王薇. 保障房供给的城市包容性增长机理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9.

[2]贾春梅. 我国保障房有效供给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2.

[3]陆婉灵. 我国住房保障资金的可持续投入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