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国际经验表明,只有那些有能力在城市化过程中解决住房贫困问题的国家或地区,才有可能最终实现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跨越;反之,一个国家或地区则可能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中国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跨越的历史性阶段,从工厂集体宿舍、'城中村'、'群租房'等现象中看到中国城市的住房贫困问题存在不断加剧的趋势。
如果这种趋势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中国将可能步拉美国家后尘,长期挣扎于'中等收入陷阱'的泥潭之中。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了解中国住房贫困的相关测度,并进行数据搜集研究,从而分析不同测度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研究结果,从而改善一定程度的住房贫困。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住房贫困研究既关注发展中国家的“贫民窟”和“棚户区”,也研究发达国家住房条件低于贫困标准或因住房致贫等现象(sharma,1996 ;stephens and steen,2011 ) 。学者主要从三方面定义住房贫困,一是根据人均住房面积标准和满足基本居住需要的质量标准( 李实等, 2005 ; 罗楚亮等, 2013),二是根据住房租金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比重(sato,2006),三是采用fgt类贫困指数和mpi多维贫困指数( zhang and chen,2014 ) 。国外学者发现收入贫困和住房贫困有很强的独立性,住房贫困率高于收入贫困率。(mcconnell,2012) 发现美国50%的受访者因住房致贫,部分居民收入达到贫困线的两倍。
在住房贫困现状方面,主要有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贫困现状,蚁族、房奴等大学毕业生住房贫困现象,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住房现状和城中村聚居现象等。在城市住房贫困率方面,李实和罗楚亮(2005)估计城镇居民和农民工住房面积贫困率分别为2.7%和40%。估计上海农民工住房面积贫困率达到45%。(sato,2006)估计北京流动人口住房负担率大约为28%,其他城市为21%。
《住房贫困问题是中国城市化的核心问题——基于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思考》中的住房贫困定义是无法承担住宅市场价格,同时又无法享受政府保障性住房福利的城市居民。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以《城镇居民的住房贫困-基于2000-2005年人口调查数据的经验研究(住房测度为主)》文为典型,思路分析如下:
从而建立写作思路如下:
5. 参考文献
[1]农村贫困人力资源转移就业扶贫工作初探[j]. 韦荣山.中国农业会计. 2019(07)
[2]农业转移人口住房贫困问题研究:基于交换权利的视角[j]. 王辉龙.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3]哪类青年易陷入住房贫困——对转型期住房贫困生成逻辑的再探[j].黄建宏.中国青年研究. 2018(03)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