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住房问题,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中低收入居民家庭的支付能力无法超越上涨的土地和住房价格,其基本的住房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政府为了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问题,组织建设保障性住房,着力于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问题。但是,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和地区而言发展的较晚,住房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所以在为人民提供住房保障的同时。其在建设与运行中存在较大的问题。适合城市低收入阶层的保障性住房的数量远远难以达到市场的需求。且对于获得保障性住房的居民,住房可能存在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差, 通勤成本过高, 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等问题,至使受保障人群生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这种情况下,深入分析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与需求数量与结构的不均衡问题及给出相应的建议,对提高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效率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同时这更是积极响应和谐社会的号召,规范和完善保障房发展对促进住房制度改革、凸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具有至关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近几年南京的保障住房投入不断加大,南京市住房保障与房产局官网已经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南京已经开工保障房、安置房15185套,计划开工的面积悉数开工,总面积为201.69万平方米。本文基于南京保障住房的历史数据,运用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实地调研等方式,对于南京的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与需求量进行数量对比,以及从需求主体角度,探究南京保障性住房所存在的数量与结构的不均衡情况,希望对于推进南京保障房的建设有借鉴作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保障性住房需求与供给过程中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一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于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与需求量进行预测对比,从宏观角度,给出相应的建议。二是从需求主体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与影响因素。三是从供给角度出发,探究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政策制度设计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保障住房供给的可行方案。四从保障性住房的空间布局角度,探究保障性住房与受保障人员生活轨迹的耦合程度。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论文写作安排:
第一阶段:2022.10.01—2022.11.01确定选题、收集资料。
第二阶段:2022.11.01—2022.11.29 撰写并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5. 参考文献
[1]贾洪波.王清河.中国城镇居民保障实际需求总量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3.(10):52-56
[2]辛国华.承德县保障性住房需求统计分析实践[j].统计与管理.2011(6):90-91
[3]刘玉洁. 基于改进 gm(1.1)模型的广州市保障性住房预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