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幼儿园区域游戏,作为一种自主游戏,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径之一。通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实际发展水平,规划区域空间并分别提供不同类别的材料,幼儿在其中能够自主选择活动材料和活动方式。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社会领域的解读,幼儿在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一方面能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另一方面能形成对自己、他人的看法,不断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在区域游戏中,幼儿除了会逐渐发展起与同伴交流游戏内容等能力,还会因为遇到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向他人发起求助,希望能够借助外界的力量,继续进行区域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断积累求助经验,并调整求助方式,有利于形成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实际水平,规划区域空间并分别提供不同类别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材料和活动方式的活动形式。区域活动按照幼儿经验和兴趣发展需要,可分为角色游戏区、美工活动区、建构活动区、益智游戏区、图书阅读区。在区域游戏中,幼儿通过操作材料得到认知发展,并在与教师和同伴的互动中获得社会性发展。幼儿求助行为是幼儿在面对无法独立解决的难题时,主动向教师和同伴寻求帮助的行为,是幼儿习得交往策略的有效途径。研究区域游戏中大班幼儿求助行为,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提升社会交往能力,而且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有效回应幼儿求助行为和提供启发式回应的方式。
本论文的研究主要是了解和分析大班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求助行为,发现问题并提出教育策略,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本研究拟采用观察法、文献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
1、观察法:通过深入幼儿园区域活动,采取参与式与非参与式观察结合的方法,选用视频录像、语音录音等辅助形式,依据“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大班幼儿求助行为观察记录表”,对中班和大班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求助行为进行观察记录。
2、访谈法:本研究对教师进行正式访谈,根据访谈提纲分别与中班和大班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其对幼儿求助行为的看法和态度,从而有针对性地了解教师对幼儿求助行为的教育现状。
4. 参考文献
[1] 李馨. 大班幼儿同伴互动中的求助行为研究[d].河北大学,2020.
[2] 刘欢宇. 大班纸工教学活动中幼儿同伴互助行为的现状研究[d].延边大学,2022.
[3] 高新宇. 3-6岁幼儿求助事件中的教师回应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22.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12-15 ~ 2024-02-19:教师指导学生选题,搜集相关研究资料。
(2)2024-02-20 ~ 2024-02-26: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
(3)2024-02-27 ~ 2024-03-12:完成开题报告,写出论文撰写提纲。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