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具有璀璨无比的民族文化,其中“音乐”便是璀璨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音乐是维系民族文化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传递中华民族感情的接力棒。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无论经历过任何变迁,音乐始终能够穿越时空,一首音乐能够让人们的情感产生共鸣,同时音乐还具有社交、审美、陶冶情操等功能。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尤其是新课标背景下,教育界大力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开展好音乐教育对提升整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建设,弘扬社会正能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 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标以来,我国中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进,无论是教学方式,教学设施设备以及教学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阶段可以说是开展音乐教育的主要阵地,音乐课程的改革重点也在中学阶段,中学音乐教育的质量,也将会直接影响我国音乐发展的整体水平。但由于我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区域之间的教育观念不同,区域教育政策存在差异等原因,导致部分地区的中学在音乐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基于这种教育现象,在新课标教育理论的支撑下,我们可以尝试各个地区可以将本地民歌引入到中学音乐课堂中来,这样不仅可以起到弘扬地方文化,还可以让广大中学生培养家乡情感,进而逐步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在当代中学音乐教育和多元音乐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民族音乐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目前国内的民族音乐形势并不乐观,尤其在中学生的音乐学习生活中严重缺乏民族音乐的学习。蒙古族音乐在民族音乐中极具代表,此文将讲述蒙古族音乐为中学生音乐学习生活带来的情感价值和教育意义。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一下五个方面的材料收集:
1.第一手资料,包括与论题直接有关的文字资料,数字材料。
2.他人研究成果,是指国内外对有关该课题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发:通过搜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整理当前蒙古族民歌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关于中学音乐教育在民歌方面的教学研究和现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谈话等形式,了解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相关民歌教学的情况,掌握民歌教学中的存在的不足、困难及方法,为更好的民歌音乐教学打好基础,掌握一首资料。
4. 参考文献
[1]程天健编著.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修订版[m]. 2018.
[2]崔玲玲.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概论[m]. 2017
[3]田小军. 近代内蒙古西部蒙古族音乐文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5).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第1-2周 2月20日~3月3日 下达任务书。
2、第3-4周 3月6日~3月17日 认真撰写开题报告。
3、第5周 3月20日~3月24日 查找收集有关资料。
4、第6周 3月27日~3月31日 开始论文写作。
5、第7周 4月3日~4月7日 前期检查论文进度。
6、第8周 4月10日~4月14日 完成论文初稿,教师对学生的论文进展进行指导。
7、第9周 4月17日~4月21日 中期检查,并继续研究文献资料。
8、第10-11周 4月24日~5月5日 论文修改稿,继续研究课题。
9、第12-14周 5月8日~5月26日 论文修改稿,后期检查,提交论文。
10、第15周 5月29日~6月2日 指导教师评分。
11、第16周 6月5日~6月9日 论文答辩。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