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
余华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自改革开放以来,余华一直颇受关注,他凭借出色的创作得以广为人知。大多数读者都沉迷于那些震撼人心的残酷现实,以及主人公的多舛命运。而本论文将以余华的小说作为研究对象,从多元主题、形成原因以及对比分析来构建分析框架,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学界对于余华小说主题的研究主要围绕着生存与死亡、苦难与真实、善良与罪恶、血腥与暴力四大部分展开,这四个主题贯穿了余华这一生的创作,也反映出作家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以及不断自省的人文情怀和价值担当。近十年来,在各类报刊上发表的评论余华及其作品的文章有千余篇,可其中对于余华研究综述的却只有百余篇,全面系统地研究余华小说综的少之又少。学者昌切和叶李在《苦难与救赎:余华90年代小说的两大主题话语》中将苦难与救赎概括为余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小说的两大主题。进入九十年代,余华小说中的苦难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风貌,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人生磨难和人生本原性悲剧。已出版和发表的各种研究余华小说的文章虽不多,但也涉及到了余华小说研究的各个方面。下面分三个专题,将余华小说创作的总体研究状况作一综述。一、余华小说主题的多元性余华笔下的主人公大多命途多舛,他所描写的现实也残酷异常,为了便于我们研究,我们将他的小说的主题进行归类,主要是生存与死亡、苦难与真实、善良与罪恶、血腥与暴力,下面我们将依次展开。
生存与死亡。首推学者史丽娟认为在小说残酷的世界中,关于生存的血腥与暴力是经过余华重点刻画的。余华的所有小说都离不开血腥与暴力的描述。例如,《死亡叙述》中,主人公被人用刀子割开肚子、拉出肠子、切断肠子甚至胸部被刺穿,最终死亡。在余华的其他小说如《现实一种》、《难逃劫数》、《一九八六》等作品中,作者都毫无保留地采取血腥与暴力的描写手法,表达这个世界的残酷,让读者产生很大的感触。生老病死是人类必经的过程,余华的每部小说中几乎都会出现死亡。马亚楠在《福克纳和余华小说恶的主题比较研究》中这样提到,《命中注定》讲述了一场命中注定的死亡,《祖先》中关于人和动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杀害的描写,给读者以深刻的心灵震撼,《一个地主的死》更是对“死”进行了最大程度的讽刺和批判。余华小说中的死亡让读者看到他对生命流逝的冷漠,余华自己也曾说过“对死比较麻木”。余华的作品其实并不算多,但是对余华所有的小说及其性格等进行分析时,有学者认为,余华的小说是其与现实世界产生对抗的产物,余华对现实世界的恐惧都通过浓重的色彩描绘出来,以此达到心底的平衡。余华小说中到处充斥着对生与死的描述,生的血腥残暴,似乎也是为死亡作铺垫。乍一看,余华似乎想要在作品中刻画一个归零的世界,所有人终将灭亡。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冯亚认为,生存和死亡是人生的必经过程,所有人都避免不了,但是生与死不代表人生的所有。余华小说中的主人公虽然最终走向死亡,但我们也看到他们为了追求生存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即使面临再多困难,依然也要坚强的活下去,这才是余华小说真正想要表达的关于生与死的全部。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本论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一、余华小说主题的多元性(一)生存与死亡(二)苦难与真实(三)善良与罪恶(四)血腥与暴力二、论述余华小说主题的形成原因。1、作家的童年记忆2、八十年代特有的文化背景三、论述四大主题在小说中人物塑造上的体现。四、余华与其他作家的对比分析1、与本土作家的对比分析2、与国外作家的对比分析五、论述余华小说对现当代作家的影响。
预期目标在对不同版本余华传记对比,在对余华人生观、价值观、文学观的分析,在对余华小说的阅读与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余华生存与死亡、苦难与真实、善良与罪恶、血腥与暴力这四大主题的形成原因与特点,及其在余华小说中人物描写上的表现,并进一步探讨其对于提升余华小说艺术价值所起到的作用。同时,在写作过程中,认真、努力并且反复的、深入的思考,使论文质量得到保障。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1、文本细读法。
细读余华小说作品。
2、比较研究的方法。
4. 参考文献
1、洪治纲.余华评传[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2、余华.文城[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1.3、王金胜,胡建玲编选;吴义勤主编.余华研究资料[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4、余华.余华作品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5、余华.当代中国小说家余华卷[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6、余华.活着[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7、余华.许三观卖血记[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8、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M].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9、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0、余华.虚伪的作品[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11、金桔芳.历史与虚构:克洛德西蒙和余华的小说写作[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8.12、李劼.历史描述和阐释的二十世纪[M].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13、徐正琳.先锋余华[M].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129.14、洪治纲.余华评传[M].郑州大学出版社.15、史丽娟,刘琳.在裂变与沉淀中行进——2009年余华研究综述[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0(05):57-64.16、马雅楠.福克纳和余华小说恶的主题比较研究[J].学理论,2013(05):166-167.17、冯亚.关于余华小说主题研究[J].艺术科技,2015(12):19.18、郜元宝.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J].文学评论,1994(3):88-94.19、昌切,叶李.苦难与救赎:余华90年代小说的两大主题话语[J].华中科技学学报,2001(4).20、余华.我的真实[J].人民文学,1989(3):107-108.21、杨明辉.余华小说主题研究综述[J].文学评论,2017.22、樊星.人性恶的证明——余华小说论(1984-1988)[J].当代作家评论,1989.
5. 工作计划
2022. 11.15—2022.1.4确定选题,收集资料2.2022.1.5— 2022.3.5资料索引,阅读资料,下达任务书3.2022.3.6——2022.3.20完成开题报告4.2022.3.21——2022.3.25完成论文写作提纲5.2022.3.26——2022.4.25完成论文初稿6.2022.4.26——2022.5.25完成论文修改稿7.2022.5.26——2022.5.30交定稿(2份), 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学生查重检测8.2022年6月初老师评阅论文、学生准备答辩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