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镜像理论视域下的《包法利夫人》解读开题报告

 2023-10-25 11:30:0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包法利夫人》是“女性悲剧”话语中的经典之作,对于《包法利夫人》的分析大多以其主人公形象或是悲剧命运为着手点,并且与不同文本人物相比较,探析其悲剧的必然性,从而自然而然的引申到女性意识话题上来。但从拉康镜像理论视角分析《包法利夫人》中的女性意识尤为较少,以拉康“镜像理论”分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女性意识,爱玛的自我误认,自我异化,这种异化是不得不完成的异化,也是对理想自我的认同。从误认开始的一场悲剧,自我反抗注定失败,但是这是镜像与主体相互映照,形成互动,女性通过镜子表达的是对生命主体的肯定,而整个人类社会就是在认同异化——破裂——认同异化,进而不断的向理想自我靠近的过程。

法国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的成名小说《包法利夫人》自发表以来受到了学界热烈而持久的关注。目前,对于《包法利夫人》的研究角度比较多维,包括:从人物形象视角、现实主义视角、社会身份视角、女性主义视角、欲望视角、与作者关系视角、精神分析视角、叙事艺术视角等方面进行阐释与分析。目前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类研究:

(一)《包法利夫人》中外进程及其它文学作品的对比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拉康的镜像理论认为婴幼儿在早期无法区分身体和外在世界,由于对镜像中的图景认同和吸引,从而将他者误认为自我,(是不是每一个幼儿都能记得镜像认同过程,甚至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过独立的镜像阶段并不重要,拉康只不过想借它说明个人自我自欺性的一个必然环节。)早期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又或者说是社会话语权的掌握者给爱玛塑造了一个影像,爱玛在镜像凝视中不自觉的有了自我认知,这种认知是自我误认,自我异化,不得不完成的异化,也是对理想自我的认同。爱玛由此确立了自己理想中的骑士形象,而当查理不能满足爱玛的骑士形象时,她的理想嫁接注定会转向他人。爱玛对查理的态度只是施力者所使的力最终反作用到施力群体身上的映射,也反映了一种施力——受力——反作用力的社会循环,这是一场从小他者到大他者“完美谋杀”,这是镜像和主体的关系问题,也是整个社会他者与自我的关系问题。本文从拉康镜像理论视角从镜像理论、想象中的自我误认、自我异化是不得不完成的以及他者与自我,镜像与主体的视角对《包法利夫人》进行解读,旨在探讨镜像凝视中误认带来的注定悲剧,恶性循环以及女性在镜中认清实体的渐进过程。

《包法利夫人》看似是主人公爱玛这样被镜像塑造女性的悲剧,实则是在施力——受力——反作用力的社会循环中每一个环节上的群体的悲剧,而要改变这种恶性循环,就应该从源头抓起。因为从误认开始,就注定是一场悲剧,爱玛的自我反抗也必然失败。要扭转误认,就需要阻断施力,切断社会他者对女性的镜像凝视。镜像本身是依靠实体和载体存在,不可能独依存。必须有形象本身,镜子才能映射,而女性在镜中认清自己的实体而不是已经塑造的影像,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认同异化——破裂——认同异化,进而不断的向理想自我靠近的过程。

预期目标:通过了解与研究,探索拉康镜像理论视域下《包法利夫人》镜像凝视中误认带来的注定悲剧,恶性循环以及女性在镜中认清实体的渐进过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文献法

1.确定论文题目:拉康镜像理论视域下的《包法利夫人》解读

2.根据论文主题搜索相关文献:学术界对于拉康镜像理论、《包法利夫人》女性悲剧方向的研究资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刘雪珂.一场由教育误导引发的悲剧——浅谈《包法利夫人》[j].戏剧之家,2022(10):193-195.

[2] 王绍燕.《包法利夫人》中的艾玛形象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3):94-97.

[3] 张婉婷.酒神精神的狂欢:论《包法利夫人》的悲剧[j].海外英语,2020(10):245-24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序号

起讫时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