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影像展现与小说的文字演绎— 对比《侠隐》与《邪不压正》开题报告

 2024-01-05 08:31:4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也在复兴路上的转折点,但是在这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上,我们的思想却“百家争鸣”没有一个共识,精致利己者有,崇古复古者有,改革激进者也有。这和《侠隐》描述的时代很像,当时的先驱者,为救亡图存、国仇家恨,从古今中外到处汲取养分,而小说电影中的各色角色无一不把这种时代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侠隐》清晰的叙事主线,将文章主旨与内涵 表达得十分透彻饱满,“侠”的精神,“侠”的风骨,“侠”的规矩,“侠”的末路,善恶博弈时的无奈、痛苦、悲凉,令读者感同身受,深以为然, 并跟随小说中人物的命运跌宕而唏嘘感叹。“夕阳无语,可惜一片江山。”正如北平再也回不来了,太行派还能重回江湖吗?江湖已经不复存在,“侠”的出路似乎只有归隐。在小说结尾,一代豪侠隐迹古都,热血青年投身抗战。然而,这依然不是革命叙事传统上的浪漫主义觉醒,在更大程度上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无奈探索。

“历史对你来说是一个可借助的东西,但你表达的一定不是历史本身。”姜文这句话一直是他电影的写照,电影《邪不压正》( 2018) 叙事主线十分明显, 其他支线与叙事主题却过于隐晦,思想主旨如同散兵游勇,各自为营,使叙事主线孤军作战,颇有衣单不胜寒之感。《邪不压正》中的李天然形象 与《侠隐》中李天然的形象相去甚远,同样是飞檐走壁,《侠隐》中的李天然有明确的目的,隐蔽身形、小心翼翼、步步为营; 《邪不压正》中的李天然则是在屋檐上恣意飞奔,尽管自由奔放、酣畅淋漓,却失去了原来坚定的目标。在复仇机会来临时,他在犹豫要不要出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姜文电影《邪不压正》改编自张北海老先生小说《侠隐》,原著以上世纪流行的“武侠”文学为基调,描绘出“民国北京”的市井风俗,以及对于近代国殇的侧面描写,可以说是代表了海外离散华人对于故乡的思念。而电影《邪不压正》延续了姜文自《太阳照常升起》以来的“荒诞幽默,恣肆欢愉不矫情”的叙事风格。《邪不压正》对于原著可以说是姜文直接“另起炉灶”了,与原作相比电影在背景塑造;人物形象的改编描写,以及叙事角度以及内在表达内容均都产生了较大的转变,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小说与电影。

姜文电影《邪不压正》与张北海老先生小说《侠隐》,其对比研究并不是很多,并且多是从其摄影角度,或对老北京城的塑造展开研究。但这两部是根植于中国土地上的作品,其所表达的主题自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将从背景塑造;人物形象的描写,以及叙事角度进行探究,挖掘两位作者是如何用电影与小说不同的创作方法为我们讲好同一个民国故事,进而传递各自不同的思想。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文献法

1. 确定论文题目:在电影与小说之间——《侠隐》与《邪不压正》的比较分析

2.根据论文主题搜索相关文献:查阅对张北海老作品《侠隐》和姜文电影《邪不压正》,为主题的研究,探索这两部制品的相关文献,以及相关对比研究的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孔小彬 . 改编的逻辑——电影导演与 1980 年以来的中国文学 [m].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220.

[2] 王炳欣.文化乡愁视角下的文学北京——以《侠隐》及其改编文本《邪不压正》为例 [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9(04):107-11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11.15—2024.01.04 确定选题,收集资料

2.2024.01.05—2024.03.05 资料索引,阅读资料,下达任务书

3.2024.03.06—2024.03.20 完成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