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日本文学作品被翻译成中文。汉译本不仅传达了原著作者的思想,更注入了译者的灵魂。译者是翻译的主体,同时也是历史传承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桥梁。在西方“文化转向”运动兴起以前,我国翻译研究主要以“原著中心论”和“语言转换”为核心,传统的翻译观秉承了西方“尊重原作”的理念,并且形成了“信达雅”、“化境论”等翻译标准。译者为了保持原作的创作风格,无限地揣摩原著作者的创作意图,失去了自己的主观思考,“透明得让读者感受不到译者的存在”。随着西方翻译界“文化转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翻译从最初仅仅关注语言,开始向关注历史和文化等方向转变,“译者是翻译的主体”这一主张渐渐被学者认同。译者主体性指的是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为实现其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动性、受动性以及为我性(即目的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基本内容:
本课题首先介绍川端康成的作品《伊豆的舞女》及叶渭渠与林少华的两份译本。然后,在梳理翻译界学者对译者主体性的认知和看法后,从原文理解、语言风格和翻译策略三个方面对两份译本进行比较,分析译者主体性在两个译本中的具体体现。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不同汉译本形成的原因,突出译者主体性的影响,呼吁对译者主体性的关注与研究,以期对译本的比较研究提供补充和启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文本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阅读并分析相关先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伊豆的舞女》两个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总结不同译本形成的原因,突出译者主体性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呼吁对译者主体性的关注与研究,以期对译本的比较研究提供补充和启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1.通过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具备用日语撰写论文的语言基础。
2.对课题相关内容较熟悉,了解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3.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等资源查找撰写论文所需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和整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樱花和日本人开题报告
- 日本における伝統衣装文化の保護——中国に対する示唆を中心に开题报告
- 今敏の作中の幻と真実————『東京ゴッドファーザーズ』を例として开题报告
- 『吾輩は猫である』に描かれた猫について开题报告
- 『人間失格』に現れた日本文化の様相について开题报告
- switchの革新から見る任天堂の経営戦略开题报告
- 浅析日本是否成为低欲望社会——以日本年轻人的消费行为为中心;日本はもう本当に「低欲望社会」になったのか——日本の若者の消費行動を中心に开题报告
- 泉鏡花の観念小説に見る女性像――「外科室」と「琵琶伝」を中心に ; 泉镜花观念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以《外科室》和《琵琶传》为中心开题报告
- 日本語複合動詞「#12316;あがる」とそれに対応する中国語の対照研究 ―「~あがる」の意味分析を中心に开题报告
- 『辺城』と『伊豆の踊子』における女性像の比較研究开题报告